天才創業者年僅34歲殞落 兩次創業從短視頻到競答遊戲全獲大成功

▲▼ Colin Kroll。(圖/達志影像)

▲ Colin Kroll。(圖/達志影像)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紐約時間週日早上,一位首次創業就開創了「美國快手」短視頻平台,二次創業又讓美國萬人空巷參與在線答題的天才Colin Kroll,在他紐約的公寓中被發現死亡。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CNN報導,當時Kroll的女友發現Kroll的電話打不通,長時間沒有任何回覆,於是報警申請調查。當警察破門而入時,Kroll已經在自己的臥室裡失去了意識。紐約州警署稱,警察在Kroll的床邊發現了一個裡面裝著白色毒品粉末的小信封。警方推測,Kroll疑似因過量吸食海洛因和可卡因而死。

Kroll本來是有機會改變世界的,而且不止一次。幾乎全世界的網民都曾被Colin Kroll捲入過二場現象級的互聯網狂歡。

答題遊戲席捲全美 熱度過後慘摔

綜合媒體報導,2018 新年時一大波「答題贏大獎」的App突然冒出:沖頂大會、百萬英雄、百萬贏家、起司超人......這些全民競答遊戲名字各不相同,但都有著類似的操作模式:觀眾在線註冊之後觀看直播回答問題。每期節目有 12 道選擇題,每題 10 秒思考時間。觀眾只要全部答對就能贏得巨額獎金,而這些大同小異的直播答題遊戲們,全部都是照抄Colin Kroll的創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7年八月,Colin Kroll和朋友共同開發了答題App HQ Trivia。

每天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三點和晚上九點,主持人會準時出現在 HQ Trivia,用誇張的肢體語言和有感染力的話語鼓勵大家參與答題。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你只需要答對 12 道像「2016 年 iPhone 上下載量最大的App是什麼」這樣的簡單問題,就能贏得一筆最高 25 萬美元的大獎。

零成本、低門檻,再加上緊張刺激的直播模式和巨額獎金,HQ Trivia一下就成了美國國民遊戲。在那段時間內,只要答題時間一到,所有人都會停下手上的工作做好準備,說是萬人空巷也不為過。

一位Twitter網友說,自己老婆都快生孩子了,還堅持要答完這一輪題才肯走,自己只好在一邊著急跺腳。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之時間,全美國人都在討論 HQ Trivia。HQ Ttrivia登上AppStore排行榜第一名,最多有 83 萬美國人同時在線答題。

身為創始人的Colin Kroll一時風光無限,甚至有很多人激動地說:「這就是矽谷一直在尋找的The Next Big Thing(下一個偉大的創造),Kroll將改變人與媒體交互的方式!」

在那時,Kroll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接下來的劇情完全急轉直下。

因為直播時HQ Ttrivia的瞬間流量過大,伺服器負荷過重,遊戲中經常出現卡頓和閃屏。不少玩家反映自己「因為網絡連接太差和大獎失之交臂」,一怒之下刪除遊戲。連HQ Ttrivia也不得已在App首頁寫上「網絡連接可能不穩定」。

接著,由於玩法單一,加上用戶的新鮮感過去了,HQ Ttrivia的日活開始不斷流失。截至今日,HQ Ttrivia在應用商店的排名已經掉到了 300 名左右;再加上 HQ Ttrivia沒有探索出一種持續可行的商業模式,缺乏把流量轉變為現金收入的能力,Kroll很快就發現自己連融資都拉不到,公司內外交困。

當初人們把 HQ Ttrivia捧得有多高,如今它摔得就有多慘。對年輕的Kroll而言,HQ Ttrivia的突然走紅和突然遇冷,都像是一場大夢。

但HQ Ttrivia不是Kroll唯一一個開高走低、改變世界的創業項目。

▼ Colin Kroll 前後兩次創業都是開高走低。(圖/翻攝自臉書/Colin Kroll)

短視頻火爆一時 成為矽谷新神話

2012 年,28 歲的Kroll和朋友一起創辦了短視頻平台——「美國快手(Vine)」,用戶可以在上面錄製分享 6 秒鐘的循環視頻。

在Vine正式上線之前,Twitter就以 3 千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它,而Kroll也曾經以VineCTO 的身份加入了Twitter。

2013 年Vine正式上線後,立刻就登上了AppStore免費榜第一名。6 秒的小視頻在青少年中掀起了一股病毒式傳播的狂潮,流行程度勘比今天的抖音,最受歡迎的時候,Vine的月活躍用戶數達到了 2 億。

當時,人人都覺得Vine將成為新的社交網絡霸主,Vine的締造者Kroll也成了能跟祖克柏相提並論的新一代矽谷神話。但和 HQ Trivia 一樣,Vine也在爆火之後遭遇了急速反彈。

在Vine火起來之後,同年六月,Instagram 迅速推出視頻功能,搶佔了Vine的資源。和Vine比起來,Instagram 的視頻不僅能錄 15 秒,還能加各種濾鏡和相框。

之後,由於 Vine的總部在紐約,和舊金山的Twitter總部遙遙相望,管理效率變低,再加上Kroll自己的管理風格過於霸道導致大量人才流失,Vine在短視頻的競爭中一敗塗地。

最終,Kroll在 2014 年離開了自己一手創辦的Vine。而兩年後,Twitter也下決心關停了Vine。

HQ Ttrivia和Vine有很多相似之處——創新的模式、病毒性的傳播方式、沒有穩定的盈利模式,以及高開低走的終局,而這些項目共同的失敗命運,都和Colin Kroll本人脫不了關係。

管理能力受質疑 壓力沉積終殞落

早在Kroll創辦Vine時,關於他的負面評價就在團隊中流傳。據 《Recode》報導,在Twitter和Vine的團隊內部,Kroll風評不佳,不僅說他對待女性的態度十分詭異,連對待下屬也是粗魯又咄咄逼人,不少人認為他根本不適合管理團隊。

儘管後來Kroll離開了Vine,但這些負面評價還是一路追著他到了 HQ Ttrivia。

HQ Ttrivia母公司 Intermedia Labs 董事會成員 Jeremy Liew 也稱:「我們發現有很多人對Colin Kroll有負面評價,而且對他的行為感到不適。但是在調查後,我沒有找到任何證據撤他的職。」而這些負面評價,也為 HQ Ttrivia的後續發展造成了困擾。

今年年初,Kroll開始積極為 HQ Ttrivia 拉投資,此時HQ Ttrivia的估值的已經達到 1 億美元。但投資人冷淡的反應卻又讓他沒想到。原因是不少投資人懷疑Kroll沒有能力管理公司,對HQ Ttrivia的後續發展感到擔憂;在融資受挫的同時,Kroll還在今年被一位下屬以「粗暴管理」為由投訴了,就是這些不斷湧現的問題,都成了他沉重的負擔。

Colin Kroll的父親對《紐約時報》說,他一直「過得很痛苦,Kroll不明白為什麼他人無法跟上自己的步伐,也不知如何去表達。」眼看自己親手創辦的項目逐漸沉淪,Kroll只能投入更多的工作時間,去努力趕上瞬息萬變的市場。

談到Kroll的離去,父親悲痛萬分。「他一直是個好孩子,最近他還剛戒了酒。想想看,他才34歲,他的人生本來還有那麼長。」而原本今年聖誕節,Kroll已經和父親說好了回底特律老家休假十天,再跟他討論一下離開紐約開始新生活的事情,而如今一切成空。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