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政府傳施壓銀行不還債 證券時報「三妙招」化解

▲▼湖南,常德,桃花源古鎮(圖/翻攝自常德市人民政府官網)

▲《證券時報》提出3個方法化解地方債危機。常德市風貌。(圖/翻攝自常德市人民政府官網,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湖南省常德市近日流傳政府為了化解債務,要求銀行將貸款延期、續貸、提供利率優惠。常德市政府表示,網傳有關內容失實。對此,大陸官媒《證券時報》認為,不管事件的真相是什麼,地方債務困擾各方是不可迴避的事實,必須進行債務展期、貨幣政策適當配合或是提高對地方政府的外在約束力,才能有效化解地方債壓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評論指出,2014年底層發生過類似事件,當時地方政府的銀行貸款大規模到期,最後通過債務置換來應對,除了進行債務展期之外,還要將貸款轉換成規範化的債券來解決危機,對地方債的監管也明顯加強。

不過,評論表示,當時一系列的政策是為了實現控制債務規模、規範融資手段、提高信息透明度、防止隱性債務等目標,但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因為「政府主體負債規範了,就通過平台公司融資,平台公司監管嚴了,就通過類平台公司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進行融資。總之,缺乏內在約束的地方政府想方設法繞過各種障礙,作為唯一的約束力量——上級政府的監管,總是跟在後面追。」

▲常德市桃花源古鎮。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要能夠化解迫在眉睫的地方債壓力,評論提出三個方法。一是兼顧銀行和地方平台利益的前提下進行債務展期,因為若一律不展期,部分平台的資金鏈可能會斷裂並造成巨大風險;二是貨幣政策方面要予以適當配合,結構性去槓桿大方向不能變,但具體力度要拿捏好,因為過緊會讓金融機構線大量收回,過鬆就會讓去槓桿前功盡棄。

至於第三個化解方式,評論認為,要從技術層面提高對地方政府的外在約束力,因為債務本身不是問題,規模失控、信息不透明以及「不想還」才是問題,所以在公開市場發債券對其約束力更強,信息不僅更加透明,債券的風險也容易預測和控制。

評論建議,往後平台公司以貸款方式負債應該一律禁止,甚至PPP的融資也要規定只能發債,由於政府邊界不清的問題一時難以解決,所以「在地方政府可能採取變通方式躲避監管的地方,都不允許其與金融機構一對一融資,這是增強外不約束的得已而又可行的替代方案。」

▲常德市政府傳出施壓銀行不還債。(圖/翻攝自新浪財經,下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了解,網路流傳的會議紀要稱,常德市政府於22日召開化解政府債務專題會議,轄區內的人民銀行、銀監局、各政府平台公司等都有出席,並要求各平台公司於27日交出公文。會議中提出的4個措施分別是:

一、從2018年7月開始,轄區內的銀行對常德政府平台公司的貸款,利率高於人民銀行確定的基準利率的,以基準利率支付利息;低於基準利率的,按實際利率執行。

二、2018年內所有到期貸款和分期還款計劃,一律採用延期、續貸或借新還舊等措施,不得通過新借第三方債務來償還。如果到期貸款及分期還款計劃不能採取延期、續貸或借新還舊等措施,一律不歸還。

三、與銀行有直接關聯的表外業務,銀行也要積極溝通延期、續貸或調整分期還款計劃等措施。同時,由平台公司提供所有融資中介清單,不能夠提供降息、延期的,一律作為問題線索,提供給紀委清查。

四、全面清理常德市政府各部門在各家銀行的帳戶,對不配合政府化解債務的銀行採取相關措施。

消息傳開後,常德市政府發布聲明澄清,「網傳有關內容失實;我是防控政府債務風險工作嚴格按照上級部署開展,沒有也不會單獨出台措施,並且一直與各金融機構保持良好合作關係;我市經濟運行正常,債務風險可控。」

▲常德市政府發聲明表示,網傳有關內容失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