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臉縐紋+無助眼神!陸「滯銷大爺」無辜爆紅 網購農產騙很大

▲▼大陸網購農產品騙局,突然爆紅的「滯銷大爺」。(圖/翻攝自網路)

▲在大陸網購農產品騙局盛行之下,突然爆紅的「滯銷大爺」。(圖/翻攝自網路)

實習記者孫若蜜╱綜合報導

大陸網購蓬勃發展,農產品也進入淘寶等市場。近來許多商家用「農產品滯銷」悲情營銷,賣蘋果、大蒜、紅薯都配一位「老農民」愁苦表情的照片,寫上「幫幫我們」的宣傳語。這名「老農民」的真實身分不明,卻成為「滯銷大爺」網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蘋果滯銷了,果農急哭了,請支援一下吧!」這樣營銷方式在大陸網購很常見,山西省臨猗縣政府近日發布關於「臨猗蘋果滯銷」不當行銷方式的聲明,引大眾關注。臨猗縣果業發展中心主任楊勇在《新聞1+1》上指出,「咱們這兒根本不存在滯銷」,很多網絡微信公眾號都在說他們那裡的蘋果嚴重滯銷,但其實他們跟果汁製造廠合作,沒有滯銷問題。

除此之外,由大陸知名新聞業者白岩松在節目主持中也引出了更嚴重的真相,這些網路營銷不但不是真的在幫助農產品滯銷的老農民,反倒因為都將一些爛掉的次品佯裝成老農的滯銷產品,「這樣會使獻愛心買商品的消費者很傷心,認為這些地方的農產品不好,反而打壞地方品牌形象,影響後續的售賣。」

▼「滯銷大爺」被網購商家利用,而這些貌似出自「滯銷大爺」的「老農滯銷品」,因為品質低下,反倒使老農民真正的「滯銷品」口碑變差,日後更難銷售。(圖/翻攝自網路)

據《深圳特區報》報道,很多廣東深圳市民大力支持了一場由企業發起的愛心助農義賣活動中,20萬箱蘋果在23小時內賣出,還有網購平台在這場活動中賣了100多萬箱蘋果。但後續有很多消費者紛紛表示「如果是他們宣傳的這種情況的話我覺得是更值得買」,「但是發過來的有一些壞的,比較丑、會比較澀、或者是比較大的口子,比如說一個蘋果,四分之一有壞掉的地方。」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從有了大陸的「互聯網+」發展後,電商平台開始扮演「救市」角色,卻也有人以此動起歪腦筋。據《山西交通廣播》調查,許多經銷商和電商用「公益活動」的旗號,悲情營銷賺取,一次就能賺取人民幣100萬(台幣470萬)以上。

▼白岩鬆在大陸官媒擔任主持人。(圖/翻攝自YouTube)

白岩鬆在節目中分析,果農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你給我的價格合適了,我能把蘋果賣出去就行了,並不懂營銷,可能也沒聽過「悲情營銷」這樣的一個詞,因此果農是把這個蘋果給當地蘋果經銷商,而當地的蘋果經銷商找到電商然后形成了合作,拍悲情視頻、偷梁換柱蓋公章等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張翼認為,是公益營銷,因為用的是悲情的營銷的方式,而且強調了公益,但是卻賺了大量收入,這是個倫理問題,商家說是公益活動,公益活動是不能夠做這個就是以賺取利潤為目的的這樣一些商業活動的,通過公益賺取利潤的這個目標,那本身就是存在商業倫理與商業欺詐問題。

▼「滯銷大爺」越來越頻繁的出現,發現真相的網友開始惡搞。(圖/翻攝自網路)

在這個環境下成為網紅的「滯銷大爺」也被白岩鬆所關心,他認為,「這位大爺可能很無辜,是被別人利用了肖像,他不會是跟這些公眾號或者說商家進行合作的,那他是不是應該去起訴,人家也有肖像權,濫用人家的肖像權,你看從蘋果到臍橙等等等等,所以真應該找到這位大爺,然后幫他也維維權。」

用大陸各大網購平台搜索「滯銷大爺」,能出現多達數十種商品,產地、品種各有不同,大多帶有「義務助農」、「幫幫我們」等宣傳語,陸續也有商家將照片下線,並承認自己根本不認識這位「滯銷大爺」,只是覺得用他的照片可以讓生意更好。這背後是利用人性美好的同情心,來欺騙不知情的消費者。

許多消費者在假公益之下,買到了很多的不良的農產品,讓偏鄉農產品的口碑變差,反倒害了農民。再加上這些悲情營銷的面具被政府與媒體揭露,會使很多人日後看到類似消息時產生疑心,反倒使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日後更難被幫助,正如之前在中國引發熱的「老奶奶跌倒扶不扶」議題,都是在人們的善心被利用後引起的社會氛圍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