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航天員中心成立50周年 中國太空人啟動空間站訓練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記者周文其、白國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2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已於2016年底完成總裝,目前進入整艙測試階段,預計2018年發射升空。(圖/翻攝自新華網)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已於2016年底完成總裝,預計2018年發射升空。(圖/翻攝自新華網)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隨著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時代,中國航天員已全面啟動空間站任務訓練。據了解,即將到來的4月1日為中國航天員中心成立50周年紀念日,陸方載人航天工程啟動以來,該中心選拔培養21名航天員,研製包含飛天艙外航天服在內的4000多件上天產品,完成6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航天員中心副總設計師黃偉芬指出,未來空間站任務包含長期在軌駐留、常態化出艙活動、空間站在軌組裝及維修、大量的科學試驗等科目,給航天員選拔訓練帶來更高挑戰,對航天員身心等綜合素質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面對這一新情況,中國航天員中心全體航天員已開展空間站技術、機械臂技術、出艙活動技術和醫學等相關理論的學習,進行適應性潛水訓練,加強力量和體能訓練,緊接著將進行沙漠野外生存和出艙程序水下驗證試驗。

黃偉芬透露,中國航天員中心針對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三類航天員,已研究編制選拔的標準、方法、實施程序等文件,做好相關選拔設備的準備和百餘名崗位人員的培訓。目前,該項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陸神州十一號載人火箭成功升空,2名宇航員待太空30天。(圖/資料圖/翻攝央視)

資料顯示,中國在1968年4月1日成立宇宙醫學及工程研究所,即為中國航天員中心的前身。《新華社》報導,50年來該中心實現載人航天飛行9類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成為能獨立培養航天員的世界第三大航天員中心,包含建造航天飛行模擬器、模擬失重水槽、艙外航天服試驗艙等十多個大型地面訓練試驗設施,選拔培養21名優秀航天員。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中國還自主研製以「飛天」艙外航天服為代表的航天員系列化功能服裝,生產6大類上百種航天食品,把「舌尖上的中國」帶進茫茫宇宙。過去也設計並完成近百項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試驗,為後續空間站建設和深空探測積累寶貴數據。

▼月宮一號是保障航天員長期在太空中生存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的實驗裝置。(圖/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