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柬政權屠殺1.7萬人「集中營裝電網」 專家保存受害者衣物

▲▼柬埔寨赤柬政權1970年代進行血腥統治,布倫南(Julia Brennan)保護受害者的衣物。(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布倫南在檢查受害者的圍巾。(圖/達志影像/美聯社,下同)

記者丁維瑀/綜合報導

自小在泰國長大的59歲布倫南(Julia Brennan)是知名的紡織品保護者,她近期在柬埔寨金邊吐斯廉屠殺博物館(Tuol Sleng Genocide Museum)參與一個項目,協助保存受害者的衣物,這裡見證了赤柬政權在1970年代殺害多達1.7萬人民的歷史,並在他們喪生前殘忍虐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美聯社》報導,該博物館1980年成立,展覽許多赤柬軍隊拍攝的囚犯照片,收藏受害者的衣物,但多數都被放置在角落;館長(Chhay Visoth)認為,註冊與保存這些遺物非常急迫,所以他在2014年尋求布倫南的幫助。

布倫南對博物館的項目非常感興趣,開始工作後,她致力於保存3000到5000件的囚犯衣物,並教導其他工作人員該如何照顧。事實上,布倫南過去就實施過類似的計畫,東非盧安達曾在1994年發生大屠殺,估計80萬人死去,她幫忙保存雅瑪塔(Nyamata)教堂殘留的衣物,當時有超過1萬人於此地被殺。

▲布倫南長期致力於保存許多富有魅力和歷史意義的服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記錄種族清洗留下的服裝,得到專家廣泛的認可。波蘭奧斯威辛-伯肯諾納粹集中營博物館中,有390件囚犯的條紋制服與246條猶太人的祈禱披肩;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美國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內,也有4000雙來自納粹集中營受害者的鞋子。

布倫南認為,衣物有助於重現過往的歷史,「當你看到頭骨時,你不一定會哭或產生任何回憶,但當你看到一條與你母親相同的裙子時,那將會帶來明顯的記憶,且力量非常強大。」

在保存衣物上,布倫南堅持「少即是多」的原則,盡可能不破壞原貌,包括汙垢、灰塵都最好不要清除,她通常會使用軟毛刷來小心清潔表面。博物館的28歲職員(Kho Chenda)將聽到的技巧謹記於心,她認為這些受害者的衣物相當重要,「如果這些衣物破損到最後消失了,那麼證據也會不見。當你跟年輕世代交談時,他們可能就不會相信你。」

赤柬即是紅色高棉,為柬埔寨共產黨,由施亞努親王在1960年代提出。1975年,赤柬將現為吐斯廉屠殺博物館的一所高中改成集中營與集體處決中心。周邊裝上有高壓電的鐵網,防止囚犯逃脫。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