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賤折花木又偷高檔裝備 登山客「8大踩雷行為」讓他感嘆

▲▼亂折花木又偷高檔裝備!登山客「8大踩雷行為」讓山充滿垃圾。(圖/攝影師楊智仁提供)

▲一個不經意的舉動,都會破壞山上的生態。(圖/攝影師楊智仁提供,下同)

記者丁維瑀/綜合報導

現代人喜歡到山上貼近自然,放鬆心情。不過,攝影登山家邢正康日前就分享8個登山客的白目行為,從亂丟垃圾到不注意安全等,都讓他對於登山者人數比以往多的現象感到憂喜參半,「不必走的比別人快,更不需要比百岳走得多,我們應該要在乎的是如何讓山上的自然環境,不因為自己的到訪而有所破壞。」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邢正康透過粉專「去哪兒」提到,他其實不喜歡自己被稱為登山客,雖然近2年國內的登山人數比以往增多,對於戶外裝備、業界都有幫助,但卻也造成自然環境的壓力,特別是少數幾個熱門路線人數爆炸增加,「還沒感受到有什麼明顯好處,但是副作用真是不少才是我們最該在意的。至少,大眾媒體上關於登山的消息幾乎沒有幾則是正面的,果然是沒消息就是好消息。」

邢正康認為,不因自己的到訪而破壞山上的環境,這才是最重要的,而從入山後的行為舉止,更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教養禮儀,以下是他整理出的8點「白目行為」(本文已獲授權)。

1.亂丟垃圾:最嚴重

沒人的地方不知道,人多之處就一定有污染,而且種類不少,最常見的是使用後的衛生紙、食物包裝材、飲料空罐、燃料空罐、折壞的登山杖、脫落的登山鞋底…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山上的空氣能帶給現代人一種平靜的感受。 

所有帶上山的東西都不能留在山上,這應該是常識,但就是有人明知故犯。也許排泄物可以(有)爭議,但是包括廚餘在內,都要帶下山,不想背那麼重,就要算準一點,不要背那麼多東西上山。

2.大聲喧嘩:很常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尤其在山屋內,無論白天黑夜,都不該大聲喧嘩,最常聽到的就是隊伍當中的領隊在交代注意事項。不是不能交代,但是至少要壓低音量,任何人都更不應該有喧鬧的行為,尤其是熄燈就寢後。以登山活動而言,晚上7、8點就是多數人入睡的時間,此時連收拾裝備都應該盡力小心避免製造噪音。

3.花錢當大爺:很討厭

有些人以為花了一點小錢,就可以是大爺、公主,對於揹工、協作等工作人員說話毫不客氣,隊伍中有人體力狀況較差,也無意主動幫助,甚至連山屋中的床位位置都要計較。

4.任意脫隊:很不應該

隊伍中可能有些人體能較好,但也不願意主動分擔其他人背包的重量,甚至也不理會領隊要求,自顧自的往前走,形同脫隊,或是不配合隊伍的行程速度,若發生意外,是領隊倒霉。

5.不注意安全:自以為是

在山上會遇到某些新手,沒有攜帶某項重要裝備,例如以便利商店的塑膠雨衣就充當正規雨衣,又或者自以為可以掌握行程而不隨身攜帶頭燈、雨衣等,甚至會做出一些讓其他人擔心的舉動,最常見的就是通過某些攀繩地形時,不願靜候前一人的身體重心脫離繩索,自己就迫不及待拉繩,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舉動。另外,很多發生高山症的遠因,都和高度適應的安全常識不足有關。

6.隨意攀折踐踏花木:沒有公德心

只要不是掉落在地上,任何植物都不該以手去攀折,也不要將身體依靠在尚未成長牢靠的樹幹上。在熱門路線上,既然已經在山坡上有登山者的步徑,就不要踩踏穿越在箭竹草坡上,因為這樣的動作會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壞。

▲不該任意奪走山上的資源。(圖/攝影師邢正康提供) 

7.山屋內凌亂放置物品:很常見

台灣的山屋內,每個人只有一張比肩部稍寬的床位,既然現狀是這樣,在山屋裡還有別人的情況下,就應該收拾好自己的裝備,不要散落在可能會影響他人的位置。

潮濕會滴水的雨衣褲,當然不要直接脫下就放在床板上,應該吊掛在入口內的適當位置,以最不影響公共方便為原則。

8.竊盜:非常可惡

以前不曾聽說,但是近幾年登山的人變多了,素質差的人比想像的更多。除了上述的幾種行為之外,最常見的就是精良的高檔裝備失竊,也許有可能是因為同時多人的裝備凌亂放置而誤拿他人物品,但是已有越來越多的裝備失竊案例,包括登山鞋在內喔!

難保哪天會不會有人『拿錯』你的高檔睡袋。所以,自己的裝備不要凌亂的散在床上,最好是全部收在大背包裡放在床頭。

最後,邢正康提到,或許有些人可以無視於前7項行為,但「當最後一項發生在自己身上,你可以忍受嗎?」他也認為,完登百岳沒有特別了不起,有勇氣適時制止別人不對的行為,才是值得嘉許的表現。

「去哪兒」經常分享登山知識,有興趣請點此。

▼延伸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