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科大研發「仿生機器魚」 搖尾巴游動超擬真!

▲▼科大生製造仿生機器魚 。(圖/台北科技大學提供)

▲北科大學生勇奪自動控制類冠軍。(圖/台北科技大學提供)

實習記者余姿函/綜合報導

教育部所舉辦的「全國微電腦應用系統設計創作競賽」今日(21)在台灣科技大學舉行頒獎典禮。台北科技大學的電機系的葉禮源、蔡宇傑、林惠娟、張凌榕4人以「仿生多關節機器魚」,拿下自動控制類冠軍。葉禮源表示,「地球表面有70%都是水,所以水是非常重要的資源。」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了解,目前機器人開發越來越完善,無論是空中還是地上都已經有專屬的無人機,唯獨水下沒有明確的發展。

葉禮源說,水下機具的推進方式是使用螺旋槳,但是「螺旋槳的推進效率太低了」,所以決定研發「仿生多關節機器魚」,希望能夠讓效率提升。據悉,目前螺旋槳船舶的效率不超過60%,但魚類的推進效率卻有90%以上。

▼▲北科大生製造仿生機器魚 。(圖/台北科技大學提供)

葉禮源坦言,對電機系的他們來說,在電路、程式、韌體等設計製作並沒有面臨太大的問題,但是機械設計、防水設計等卻不是他們的專業,所以在這些新的領域上,花了許多心力與時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實上,這隻機器魚從5年前就開始研發,這次比賽的是第4代魚。機器魚在水裡會像活生生的魚一樣扭動尾巴前進。葉禮源表示,第4代科技魚比第1代科技魚的功能還要高1.5倍。北科大的團隊還特別設計了APP搭配操控,希望未來「仿生多關節機器魚」可以利用在軍事偵測及資源探勘上。

▼影片由台北科技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