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遙測中心推12島礁月曆 實拍「造島神器」的厲害

▲▼2018中央大學衛星影像月曆發表。(圖/翻攝自國立中央大學)

▲中央大學發表2018衛星影像月曆。 (圖/取自國立中央大學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中央大學太遙中心接受內政部委託,利用衛星影像進行島礁的空間資訊建置及監測等相關研究,協助掌握東海與南海島礁等精確國土資訊。雙方更合作於11月推出「島礁」衛星影像月曆,依照機場建設、人工造陸、特殊圖案、與自然環境4個主題,挑選出12幅島礁影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四面環海,周圍的東海及南海海域有許多島嶼,除了幾個人們熟知的島嶼如綠島、蘭嶼、澎湖群島外,還散佈著許多鮮為人知的大小島礁。

太遙中心今年特別精選12個島礁的衛星影像製成月曆,包含東沙島、渚碧礁、永興島、石島、南威島、趙述島、美濟島、華陽礁、南薰礁、赤瓜礁、棉花嶼、南小島、北小島和晉卿島-藍洞,呈現自然環境的多樣面貌。

▼棉花嶼的礁盤有如一個倒掛水滴形,行政管轄隸屬基隆市,與花瓶嶼、彭佳嶼一起被譽為「北方三島」。此島自1996年起已劃為野生動物保育區。 (圖/取自國立中央大學)

太遙中心接受內政部委託,利用衛星影像進行島礁的空間資訊建置及監測等相關研究,包括島礁地物判釋跟監測、以衛星立體像對建置三維地形模型、利用影像匹配跟光譜反演等方法推估近岸水深等研究。研究成果可以協助掌握東海與南海島礁等精確國土資訊,充實海域之基礎調查資料。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太遙中心自1995年起,每年都會選定特定的主題配合衛星影像製作月曆,今年更使用了解析度達到31公分的商用光學遙測衛星影像。另外,影像藉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高精度慣性量測系統與恆星追蹤儀,並配合全球定位檢校站來定位,精度已足以測繪精密地圖,連位處無控制點的偏遠海域島礁也能搞定。

太遙中心表示,從衛星影像上看到的這些島礁,雖然大部分仍保有最原始的風貌,一如以往的平和安靜,但是有的島礁卻正被大肆地擴張跟興建。原本遼闊平靜的海面,因為爭奪海域權利與天然資源,早已暗潮洶湧,如何實現和平共享的大同世界,考驗著人類的智慧與良知。

▼東沙環礁於2007年1月17日由內政部正式公告為東沙環礁公園,為台灣第7座國家公園。 (圖/取自國立中央大學)

實際上,美濟島、華陽礁、南薰礁、赤瓜礁、渚碧礁、永興島、趙述島等已經過大陸的「造島神器」改造,面積擴大之外,部分島礁也增加了許多陸域建設,例如永興島就被興建了機場跑道、港池、機庫、油庫等,被作為軍事防衛用途。另外,南威島也在越南的填海造陸下,從1.9公頃擴大至15公頃,並設有軍眷居住區、居民區、學校等基礎設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永興島上被修建了一條長長的機場跑道。 (圖/翻攝自海南日報)

▼大陸「造島神器」天鯨號曾在南沙群島進行填海造陸工作。 (圖/取自新華網)

▼南威島機場跑道已擴建長達1公里。 (圖/翻攝自AMTI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