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間帶也能種米! 青島「海水稻」畝產620公斤

▲▼海水稻畝產達620公斤。(圖/翻攝自新華社)

▲海水稻畝產達620公斤。(圖/翻攝自新華社,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首批耐鹽鹼水稻在28日開始收割評測,產量最高的達到畝產620.95公斤。專家表示,這代表中國大陸的「海水稻」研究取得了一大重要突破。據了解,中國大陸可開發利用的鹽鹼地約有3億畝,按畝産300公斤保守計算,年産量也將達到900億公斤,能養活2.4億人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耐鹽鹼水稻俗稱海水稻,是一種可以長在潮間帶和鹽鹼地的水稻,今年白泥地實驗基地試種了312種具有較強耐鹽鹼性的「海水稻」材料(水稻品種審定前,稱之為材料),經過收割、稱重、去雜等階段,最終測定有4種材料的畝產超過400公斤。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畝產能提高到300公斤以上,「種海水稻就劃得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就會提高。」耐鹽鹼水稻材料評測會測産組組長劉世平表示,「最高畝産為620.95公斤,原來的預期目標為300公斤,大大超過了我們的預期。」

據專家表示,社區試驗田材料種植、產量評測和最終大田種植及產量還有一定區別,後續還有一系列研究環節,同時,從品種比較到區域試點,再到大面積試點、政府審定,最終形成品種進行推廣,至少需要3年時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技術處處長王克響表示,輕度鹽鹼地的鹽分約為0.3%,中度鹽鹼地約為0.6%,而海水的含鹽度為3.3%-3.5%;中心培育的「海水稻」在試種過程中,前期使用鹽份為0.3%的調製海水灌溉,後期使用0.6%的調製海水灌溉,未來隨著海水稻研究的繼續推進,期待能夠用更鹹更堿的水灌溉。

袁隆平表示,全球有142.5億畝鹽鹼地,亞洲有48億畝,佔全球的1/3以上,而中國大陸有15億畝鹽鹼地,其中約3億畝可以開發利用,這些鹽鹼地如果種上高産「海水稻」,糧食增産前景十分廣闊。據了解,大陸的1畝地是 666.67平方公尺,約201.66坪,比台灣農業常用的計算單位一分地(293.4坪)來的小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