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岸海洋監護在地出發 部落人及在地志工參與學習

東管處為推動海洋永續發展,將於小野柳及富山潮間帶辦理「富山潮間帶海洋生態監護工作坊」共同參與海洋守護。(圖/東管處提供)

▲東管處為推動海洋永續發展,將於小野柳及富山潮間帶辦理「富山潮間帶海洋生態監護工作坊」共同參與海洋守護。(圖/東管處提供 下同)

記者王兆麟/台東報導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東管處)為推動海洋永續發展,邀集民眾於106年9月26、27日於小野柳及富山潮間帶辦理「富山潮間帶海洋生態監護工作坊」共同參與海洋守護,同時為避免對潮間帶過度干擾,工作坊限定20人參與,並以在地志工及部落族人優先,活動在公告後快速額滿。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工作坊課程將由海洋教育實踐家陳楊文講師及明新科技大學台灣珊瑚礁學會理事的珊瑚礁魚類專家陳正虔副教授帶領參與者運用手機及防水袋,練習水下攝影技巧,學習紀錄與辨識海洋潮間帶生物,共同製作潮間帶海洋生物檢查表,作為未來專業解說之用。期待參與者透過此工作坊,討論後續的學習與監護方式,親自參與海洋守護歷程,作為在地部落居民、在地志工參與海洋監護之起點。

東管處處長洪東濤表示:「本處自105年起,持續累積東部海域及綠島地區轄內生態資源基礎數據,包含:珊瑚、魚類、無脊椎動物(如海綿動物、刺絲胞動物、軟體動物及節肢動物等)、藻類等物種,因此於106年5月在綠島得以記錄到相當罕見的珊瑚孵育畫面,為了讓生態調查資料持續累積與應用,希望透過民眾參與、環境教育與生態旅遊結合之創意想法,讓東海岸永續旅遊發展得以實現。」

另東管處為讓綠島潛水愛好者與執業人員具備綠島亞潮帶海洋生態監測能力,預訂於106年10月下旬,辦理「綠島水域潛點生態監測工作坊」,由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何旻杰博士及陳正虔副教授帶領,共同學習珊瑚礁覆蓋度監測學理技術、常見監測物種的判定與選擇並運用水下攝影技巧,記錄海洋生物;透過分享觀察與紀錄海洋生物的方式,以逐步推廣並建立民眾參與海洋監護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