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

方恩格/葛來儀屢成選戰焦點 請台灣停止膜拜外國學者

總統候選人是否認為,如果葛來儀對他們說正面的話,他們贏得選舉的可能性就會增加?看起來確實如此,不過台灣的總統候選人如此在意外國學者的觀點,卻是非常可笑的。

傳美國邀台灣加入「對俄制裁」!《外交政策》:限制對俄出口半導體

俄羅斯總統普丁簽署協議,承認烏東分裂地區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DPR)、盧甘斯克(LPR)為獨立的政治實體,同時派遣重兵進駐該地「維和」,使得美國總統拜登將之定義為「入侵行為」開端,宣佈美國將對俄羅斯祭出第一波制裁。消息指出,台灣、日本、新加坡支持華府的制裁計畫,限制對俄半導體出口。

揭仲/以史為鏡 麥馬斯特引入「戰略同理心」打破美國「戰略自戀」

「戰略研究必須以歷史經驗為基礎」,是已故戰略研究宗師鈕先鍾教授在其著作《歷史與戰略:中西軍事史新論》中,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道盡戰略研究與歷史間緊密關係。這本《全球戰場》的作者,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退役陸軍中將麥馬斯特就是這樣一位歷史學家和優秀的戰略學者。

美軍在台協訓10多年 近年人數增加「關鍵推手是他」

美國媒體「外交政策」8日報導,美國軍隊在台長達10多年時間,早在2008年9月小布希在任期間就有少數美軍在台,到了歐巴馬時代的協訓目標則強調台灣兩棲戰力抵禦解放軍登陸。此外,美軍在台人數近年增加的背後關鍵人物,就是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

軍事家/絆索部隊的實踐 駐台美軍重現?

美國陸軍時報6月曾有一篇報導,部份美國智庫學者認為,若美國未來想抗衡中國,必須放棄現有的戰略模糊政策,同時在台灣進駐1個裝甲戰鬥旅,以絆索部隊的概念展示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同時也能彰顯美國印太戰略確實被執行;由於這牽涉到美國在台駐軍與印太承諾,因此引起軍事圈諸多議論。

《外交政策》:美國可借鏡台灣起訴前總統經驗 反而加速民主進程

美國前總統川普下台後,原先預計可能會被民主黨「追殺」起訴,但拜登政府至今未有大動作,而是優先選擇凝聚國家團結,不過《外交政策》刊登一篇投書,以「台灣示範如何起訴前總統」為題給出不同看法,認為台灣經驗能作為美國借鏡,在起訴前總統陳水扁後,並沒有加劇台灣意識形態的兩極化,反倒強化了國家的民主進程。

台灣從抗疫典範跌跤!美媒評:「過度自滿、目光短淺」釀危機

台灣過去一年一直是全球在新冠肺炎抗疫下的成功典範,但近日國內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大爆發,又同時面臨電力、水資源短缺等問題,嚴重影響全球關鍵半導體供應鏈。外媒《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本月4日報導點評,台灣政府「過度自滿、目光短淺」,才會出現這麼多危機與問題。

林建甫/川普「浩劫過後」 要使美國「重生」拜登還有得忙

拜登與副手賀錦麗 20日在首席大法官羅伯茲(John Roberts)的見證下,於美國國會大廈西面宣誓,正式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副總統。新任總統要如何將美國從川普時代的混亂,再返「正軌」?

2021展望》林建甫/外交、移民政策「川規拜不隨」 美新政府人事多元化

美國新選任總統拜登1月20日將上任。目前拜登已經開始籌劃近500人新政府人選,這份名單裡,最後會有很大一部分在拜登正式上台後,成為政府的官員。因此,這份名單受到非常大的關注,也是外界解讀「拜登新政」方向的主要依據。

解放台灣空間!拜登「溫和攻陷中國」 先撂話:台獨挑戰爭美拒幫

拜登確定當選美國總統後,台美關係將出現何種變化,無疑是台灣最關切的議題。對此,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時論雜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於10日報導,拜登未來在台灣問題上預計以「溫和的言辭」、「強硬的行動」來維持海峽兩岸穩定,意即,拜登做得會比說得多,台灣緊迫的國際空間也將更為舒緩。

台灣獨立記者投書《外交政策》:台灣有炫目的美式武器 彈藥卻長期短缺

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日前發布對台出售6.2億美元(約182億台幣)的愛國者三型飛彈延壽案,是台美雙方最新的軍售合作案,但是台灣的獨立記者黃柏彰(PAUL HUANG)投書《外交政策》表示,政客用納稅人稅金購買炫目的美式武器,但實際上軍隊的後勤卻面臨糟糕的狀況,甚至面臨彈藥短缺的窘境。

中國「這點外交政策」毀兩岸關係 外媒:可能反促成台灣共和國出現!

蔡英文20日就職典禮結束,第二任期開始,外界相當關注在此次任期內的中國與台灣的關係發展,外媒即分析,若中國不改過去「強硬」的外交作風,恐怕只是將台灣更快推向獨立,到時可能出現「台灣共和國」取代如今的中華民國。

文攻武嚇激發「台灣意識」 外交政策:83%自認台灣人

蔡英文5月20日宣誓就職第二任總統,與此同時,動盪不安的兩岸局勢一直是國際間關注的焦點。《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在文章中分析,北京政府強硬的態度正深化台灣人的獨立意識,促使台灣更快步向獨立,呼籲若中國領導人希望兩岸和平統一,就更應該採取互相尊重的態度,並和蔡英文適度取得溝通。

中國內部文件外洩 美媒:疑有64萬人染疫遍布230城市

美國媒體取得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外流的新資料,內容顯示中國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病例可能多達64萬例。

金正恩消失!《外交政策》提出3大可能:他還會神隱一陣子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神隱多日,命危、去世傳言滿天飛。美國期刊《外交政策》認為,金正恩可能還會消失很長一段時間,並對此提出3大可能性,如果他很快健康露面,南北韓與華府將保持現在情勢;如果他還會離開一陣子,北韓國際處境將陷入微妙地位;如果他真的過世,接班人選不只有親妹妹,還有叔叔金平日以及其他高官奪權的可能性。

義大利作家揭「中國協助防疫」真相:我們成「宣傳策略」最佳試驗場

義大利日報Il Foglio專欄作家費拉雷西(Mattia Ferraresi)以「中國沒有幫助義大利,而是發動資訊戰」為標題,投書《外交政策》表示,中國一方面以富有同情心並強大的「防疫夥伴」姿態,將醫療援助物資送到歐盟,另一方面又發動資訊戰、散布陰謀論,試圖掩蓋新冠病毒的真正起源,而義大利已成北京「大外宣」策略的最佳試驗場。

台灣出口成功經驗 美《外交政策》讚:面臨第2波感染仍在幫世界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美國《外交政策》9日發表名為《台灣正在將抗疫的成功經驗出口到全世界》的文章。內容提到,台灣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反應贏得全球讚譽,即使面臨大批國外返回人員所引發的第2波感染,台灣仍在幫助其他國家,與此同時也增強了軟實力。

台灣的軍力是空包彈? 《外交政策》:想強大就需回歸徵兵制!

自2017年起台灣政府開始推動募兵制,台灣的當兵役期從原本的1年縮短為現在的4個月,大多數人的役期甚至更短,就有外媒發文指稱「台灣的軍力是顆空包彈」,在中國的軍事威脅持續增加時,台灣比任何時候都還需要一個可靠的軍事力量,但因為徵兵制的改變,導致台灣暴露在危機之中。

香港泛民派獲壓倒性勝利 美媒揭「北京嚴重誤判原因」:中共相信自己宣傳

香港區議會本屆投票人數創歷史新高,民主派獲得壓倒性勝利,是港人利用選票對北京發出的一聲怒吼。而《外交政策》(FP)資深編輯帕默(James Palmer)指出,中國對選舉結果「一陣驚慌」的反應已經說明,北京媒體普遍認定建制派會大量入主區議會,並已預先發出稿件,中共高層更相信自家的宣傳,開票結果卻出乎意料,搞得北京當局措手不及。

川普背叛昔日盟友庫德族 郝志堅:必要時可能為了利益丟下台灣

川普在上月(10月)初宣布,將從敘利亞東北部撤軍,拋棄曾與美國一起作戰的庫德族,讓鄰國土耳其可以攻入,此一舉動也引起許多盟國害怕。美國兩岸問題學者郝志堅(Dennis V. Hickey)認為,川普屬於「交易型總統」,從他對待庫德族的方式,以及回顧美國歷史來看,台灣有極大的可能,被川普在必要時刻丟棄。」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