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聲》封藏五年才上映仍創票房奇蹟 來自孩子無聲的吶喊

文/女子學

沒想到在世界的某處,會有人把那麼殘忍的行為變成交易,甚至因為某部分人的支持與消費,讓它成為一條產業鏈。那些被統計出的兒童販賣人口、交易金額都是血淋淋的真實事件,也是一個個無辜兒童被摧毀的童年與人生。

有關注到近期社會議題的讀者,對《自由之聲》這部電影應該都不陌生。它是一部預算僅有1450萬美元的獨立電影,由吉姆卡維佐主演、梅爾吉勃遜監製,改編自主角提姆巴拉德(Timothy ballard)的真實故事,講述美國聯邦探員提姆,從揭發戀童罪犯到救援遭人口集團販賣的兒童的過程,目的是為了喚起世界對兒童性剝削、色情傳播等議題的重視。

▲《自由之聲》被封藏五年才上映,在北美締造了票房奇蹟。(圖/《自由之聲》劇照,下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封藏五年才上映,仍創下票房奇蹟的真實故事

被封藏五年才上映的《自由之聲》,於2023年上映,在北美締造了票房奇蹟,全球票房超過2.5億美元,有「票房黑馬」之稱,雖然電影在美國引起了不少爭議,但也阻止不了它誕生於世的使命。故事的開頭從小女孩蘿西歐(克里斯塔阿帕里西奧飾)說起,喜歡唱歌的她,為了追求音樂夢,而遭到人口販賣集團利用,她與弟弟因此被拐賣作為性奴隸。

效力於美國國土安全局的探員提姆,主要負責偵辦逮捕涉及兒童性傳播的犯罪對象。長期的工作壓力讓他疲憊不堪,不停地逮捕戀童犯,也救不了一個深受其害的孩子,這樣的無力感,讓他決定放手一搏,辭去穩定的工作到境外拯救被剝削的兒童。

電影的一連串故事,正是因為提姆而有了開始。他結束了蘿西歐姐弟倆的惡夢,因為他的勇敢與正義,姐弟倆才能重新與家人團聚,並找回原本屬於自己的自由。同時,他也揭發了這個產業的黑暗,那些被販賣的孩童,平均年紀3~7歲不等,每年就有超過200萬的兒童被販賣。這個產業不停的擴大,倘若我們不正視這些問題,若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受到這種遭遇,該怎麼辦?

「那時我明白了,我就是她眼底的悲傷。」

這部電影用最溫柔的方式描述著這場殘忍的交易。導演沒有把傷害兒童的過程拍出,而是用孩子們無助的眼神讓觀眾感受到悲傷,像是蘿西歐在遭受到侵害後,獨自一人坐在浴缸哭泣唱歌的畫面,讓人痛心又氣憤,完全無法理解,怎麼會有成年人捨得去傷害一個小孩。

而電影中也有一段對話,讓人印象深刻,就是提姆在計畫拯救兒童時,與一位曾是黑幫毒梟的人合作,過程中,提姆問他為什麼願意幫忙?他便談起他曾經交易過一個女孩,他以為女孩已25歲,沒想到她只有16歲,「那一刻,他看見了她眼底的悲傷,也明白自己就是她的悲傷。」這段對話實在讓人感到兩難,曾站在邪惡那方的人,改過自新後,是否就值得原諒?如果每個罪犯都抱著這樣的心態犯罪,那這世界的寬容與善良會不會變得虛假且廉價?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即使《自由之聲》是部沉重又飽受爭議的電影,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成功的讓更多人關注到人口販賣以及兒童性剝削的議題,也許我們無法像提姆那樣拯救出孩童,但至少不能成為幫兇。

延伸閱讀

Netflix 懸疑電影《消失的她》:改編真實詐保殺妻未遂案,朱一龍癲狂演出再創演藝巔峰

在懸疑的朦朧中看見「惡」的真樣,3 部近年入圍金鐘的台灣懸疑劇

※本文由女子學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