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Google執行長:半導體完全依賴台灣 「危害美國國安」

▲▼前Google執行長史密特(Eric Schmidt)。(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前Google執行長史密特(Eric Schmidt)。(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吳美依/編譯

美國知名國際關係學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前Google執行長史密特(Eric Schmidt)20日投書《華爾街日報》,他們指出,「在先進半導體方面完全依賴台灣,讓美國國安置於危險中。」

文章提到,台積電(TSMC)創辦人張忠謀4月表示,拜登政府透過《美國創新法案》,提出500億美元的半導體產業投資計畫,這是「非常昂貴但徒勞無功之舉」,因為在東亞營運半導體工廠的成本,僅美國本土的一半,即使有理想政策,美國公司也不太可能取代台積電在先進晶片的領導地位。

2人認同「美國公司不太可能超越台積電」,但也指出,輝達(Nvidia)、高通(Qualcomm)及蘋果等美國公司幾乎把所有半導體生產外包給台灣,如今台積電生產全球92%先進半導體,而這正是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及導彈必須零件,如果台灣晶片生產停擺,或者落入中國手中,美國科技業將會遭遇重創。

正如前國防部副部長沃克(Robert Work)所警告,台灣海峽發生衝突,可能也會在晶片方面引爆國安危機,「我們從領先2個世代到落後2個世代,只差了110英里」,而這正是台北到中國大陸的距離。

▲▼台積電。(圖/路透)

▲台積電生產全球92%先進半導體。(圖/路透)

與此同時,中國在半導體產業取得驚人成果,最快可望2025年取代台灣,成為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1990-2020年,中國建造32座半導體超級工廠,而全球其他地區僅24間,沒有任何一間在美國。中國現在製造全球一半以上的電路板,也就是安裝晶片的必要零件,並且控制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原物料,包括全球70%矽、80%鎢及97%鎵。若北京發展出長期優勢,在基礎科技方面,將達到美國無法匹敵的突破。

雖然華府認知到,必須阻止北京取得晶片市場主宰權,但仍難以避免中國使用主宰太陽能板、電動汽車及電信基礎設施市場的相同策略,奪取半導體市場。即使國會通過500億美元的半導體投資計畫,這筆費用仍只是中國政府支出的1/3。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圖/路透社)

▲艾利森及史密特認為,應該推動台積電及三星與美國晶片公司合作。圖為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圖/路透社)

2人直言,在晶片競爭中,美國正瀕臨失敗邊緣,除非政府能夠像是二戰時動員全國,否則中國很快就會主宰半導體市場,以及半導體推動的尖端科技。因此,華府不能只靠著花錢擺脫困境,應該推動以下3項必要政策。

首先,美國應該加大努力,生產較低階半導體。雖然先進半導體是智慧型手機及筆記型電腦的必須品,但僅占全球半導體市場2%,英特爾、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等美國公司都很擅長生產較慢速晶片,用於電視到坦克等其他各種產品。政府可以加速發放工廠許可證,向晶片研究、開發及生產投資企業提供稅收抵免,以示支持。

其次,美國應該利用對台灣及南韓政府的政治影響力,說服台積電與三星與美國晶片設計商合作,在美生產先進半導體。台韓都依賴美軍安全承諾,若與高通、輝達等美國公司合資,能夠確保華府更有能力履行安全承諾。在台韓政府推動,以及美國稅賦優惠補貼的推動下,台積電及三星可能也會認為,在美國製造更多晶片,符合自身利益。

第三,美國應該加強研發及生產部門之間的關係,因為大多數科技創新來自兩者互動,《美國創新法案》已經透過刺激研發及生產的投資,在這方面取得進展。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