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來襲、桃機群聚延燒 「雙疫調」分層分流策略 杜絕疫情社區傳播(陳秀熙、張維容、林庭瑀、任小萱、葉彥伯、嚴明芳)

我們想讓你知道…基於上述Omicron感染傳播特性,特別是在已接受高疫苗施打的地區如台灣,如可善用疫苗施打及免疫保護力資訊,我們提出雙疫調分層分流政策,以更加精準針對Omicron社區感染防疫。

● 張維容/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與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 林庭瑀/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與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 任小萱/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 葉彥伯/彰化縣衛生局局長

● 嚴明芳/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

● 陳秀熙/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與流行病學研究所教授

自桃機群聚感染Omicron,歷經數波Omicron的高傳播,短短兩星期已累積本土個案近百位,沿用以往疫調方式進行接觸者匡列的作為,在面對Omicron這種新型變種病毒傳播力強且多元化傳播管道於不同職場及地理區域傳播,必須耗用相當大規模的人力進行疫調、檢測與居隔管理,如此持續不斷的擴大匡列、確診個案迅速累積加上境外移入個案攀升亦造成檢驗、檢疫、醫護人員及疫調人員量能吃緊。

Omicron,第三劑,COVID-19,疫苗,疫調,保護力,Delta,防疫人員,隔離,醫療量能,抗體,NPI,王必勝,陳時中,桃園機場,春節,群聚,指揮中心,流感,老人

▲Omicron病毒傳播力快,鄭文燦提醒市民主動採檢、施打疫苗。(圖/市府提供)

不同去年Alpha病毒株於台灣社區流行情形,當時疫苗接種率非常低,而現在台灣疫苗完整施打已達70%,加上Omicron感染期較Delta短、高峰期病毒量較Delta低,在疫調、隔離及檢疫策略上應該朝精準方向進行分層分流的措施,本文遂針對目前Omicron提出雙疫調防疫分層分流政策,以杜絶Omicron社區群聚感染造成社區大流行,並減低未施打疫苗者感染後可能的重症發生。

Omicron 「來得快」「去得也快」

此變種病毒具高感染率、感染後輕症比例較多,如此可以提供我們在防疫上能做更為有效率且精準的參考。先前美國研究中已發現若在三個月內施打兩劑莫德納疫苗及輝瑞/BNT疫苗對抗Omicron感染分別可以下降43及122倍,若在基礎劑打三個月後能再施打加強劑疫苗的情況下,可產生有效中和抗體保護力以對抗Omicron(Garcia-Beltran et al., 2022),顯示疫苗保護力的充份與否也是對抗Omicron感染的重要訊息。

Omicron,第三劑,COVID-19,疫苗,疫調,保護力,Delta,防疫人員,隔離,醫療量能,抗體,NPI,王必勝,陳時中,桃園機場,春節,群聚,指揮中心,流感,老人

▲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第二劑間隔滿12週後,可施打第三季加強針,不少民眾前往疫苗施打點施打第三劑。(圖/記者呂佳賢攝)

近期美國另一項發現是比較Omicron 與Delta在感染後的病毒量Ct值變化的研究,在97個Omicron確診者中,有27位在初始核酸檢測為陰性,但1天後再次檢測改變為陽性,而餘為2天後才檢測出陽性,而這些個案在5天後,有超過一半的個案其病毒量都已下降,Ct值大於30,且隨時間病毒量持續下降(圖一),可感染期約9.87天較Delta病毒的10.9天為短。

此外,Omicron在高峰期病毒量(Ct=23.3)較Delta(Ct=20.5)為低(Hay et al., 2022)。而日本在監測Omicron時也發現感染個案在症狀後3至6天體內病毒量最高且最有可能傳染他人,此後病毒量持續降低,在發病或確診包含無症狀10天之後,呼吸道就不會再檢出傳染性病毒(Japan CDC),此兩篇文章推論居隔的時間應可因此病毒特性做適當縮短調整。

Omicron,第三劑,COVID-19,疫苗,疫調,保護力,Delta,防疫人員,隔離,醫療量能,抗體,NPI,王必勝,陳時中,桃園機場,春節,群聚,指揮中心,流感,老人

▲圖一、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Ct值動態變化。(圖/作者團隊提供)

Omicron群聚感染雙疫調

基於上述Omicron感染傳播特性,特別是在已接受高疫苗施打的地區如台灣,如可善用疫苗施打及免疫保護力資訊,我們提出雙疫調分層分流政策,以更加精準針對Omicron社區感染防疫,見圖二。

第一層為傳統疫情調查,依感染源找到第一圈的密切接觸者如家戶,針對密切接觸者需立即進行核酸檢測,陽性確診者輕症或無症狀者進行集中檢疫,而重症則住院;陰性者則需居家檢疫,並在第三天(Omicron 病毒量高峰期)及解隔離前在進行核酸檢測,已確定有無感染。

至於非密切接觸者,第二層的「疫調」策略為「疫苗調查」策略,需了解疫苗施打資訊,區分是否為已施打疫苗,若未施打疫苗者,其檢疫方式需比照密切接觸者,若檢疫後為陰性未感染者,在解隔後必須施打基礎劑,以避免日後再次被感染的可能。

而已施打疫苗的非密切接觸者,必需留意其疫苗注射時程(可透過疫苗注射黃卡或自健保快易通App取得)或抗體檢測,而疫苗保護力下降者(例如第一類至第三類人員因早期施打兩劑AZ疫苗超過三個月),則需進行核酸檢測,陽性確診者輕症或無症狀者進行集中檢疫,而重症一樣住院,而核酸檢測陰性者則進行居家隔離,期滿前再進行快篩,另解隔後必須施打加強劑,以避免日後再次被感染的可能。

若具疫苗保護力者(佔大多數),則不需做檢酸檢測,改為7天自主健康管理及期滿快篩,如此可以減少醫護檢測能量及後續疫調人力。

Omicron,第三劑,COVID-19,疫苗,疫調,保護力,Delta,防疫人員,隔離,醫療量能,抗體,NPI,王必勝,陳時中,桃園機場,春節,群聚,指揮中心,流感,老人

▲圖二、Omicron雙疫調分層分流政策架構。(圖/作者團隊提供)

由於台灣已有相當高的疫苗覆蓋率,此雙疫調分層分流政策不但可以減少檢驗及疫調能量,對於一定比例疫苗施打已失效,及未施打疫苗者(如老人與孩童),可以同時減低進一步的感染及避免重症的發生,此策略也可分流Omicron輕症或無症狀至集中檢疫所或居家隔離,以減少醫療能量耗用。

就疫情調查而言,傳統第一層疫調,可以加上第二層「疫」苗「調」查,強調疫苗保護力調查與後續檢測、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及疫苗施打的搭配做變化,形成疫調精準檢隔策略,如此才能有效率且精準防止Omicron的社區群聚感染蔓延成大規模傳播及感染。

參考文獻

Garcia-Beltran, W. F., Denis, K. J. S., Hoelzemer, A., Lam, E. C., Nitido, A. D., Sheehan, M. L., ... & Balazs, A. B. (2021). mRNA-based COVID-19 vaccine boosters induce neutralizing immunity against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 Cell.

Hay, James, Stephen Kissler, Joseph R. Fauver, Christina Mack, Caroline G. Tai, et al. 2022. "Viral dynamics and duration of PCR positivity of the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 Pre-print.

Jap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enter, National Center for Global Health and Medicine, Jan, 2022

熱門點閱》

► 苦苓/疫苗護照只是空思夢想

► 第三「針」疫苗對抗變種病毒

► Omicron連環爆!年關將近 強化NPI以阻社區大流行

► 鄭凱元/COVAX年終體檢:市場機制如何影響全球防疫成果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陳秀熙專欄

陳秀熙專欄 陳秀熙

現任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台灣大學特聘教授,為英國劍橋大學生物統計博士,曾獲科技部傑出研究奬。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