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韶/立陶宛、斯洛伐克贈台疫苗 歷史記憶與大國博弈是背後因素

我們想讓你知道…有趣的是,俄羅斯向來是立陶宛的傳統侵略者,但這三國在2019年首度將中國與俄國列為共同威脅,立陶宛更於2021年3月憤而退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17+1),在外交上採取親台遠中路線,互設辦事處就是一個重要的指標。

● 張宇韶/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繼立陶宛贈送台灣疫苗後,斯洛伐克政府日前也做出同樣的宣示,立陶宛政府近日也宣佈將與台灣互設辦事處,乍看之下是基於台灣去年無償輸出口罩給兩國的互惠合作精神所做出的回應,然而深入觀察,除了深刻的歷史條件外,美中兩強在中歐的權力博弈亦是影響其外交政策的關鍵。

立陶宛、斯洛伐克的鐵幕記憶

就歷史發展而言,立陶宛與斯洛伐克在二戰與冷戰期間都深受極權主義的戕害,不論是納粹或是蘇聯都讓他們失去主權國家的地位,在爭取獨立與民主化過程也付出了許多代價。當下看待中國在全球進行政經擴張且處處打壓台灣時,兩國人民在觸及歷史記憶之際自然擁有更多同理心。

納粹德國在1936年公然違反《凡爾賽條約》重返萊茵河非武裝區,依據條約規定法軍可以採取軍事行動進行壓制,而英國則有義務以武裝力量支援法國。

然而作為歐洲集體安全的《羅加諾公約》成員國們卻視若無睹,這也開啟日後希特勒合併奧地利、借《慕尼黑協定》決定蘇台德區的爭議並併吞捷克斯洛伐克,英國首相張伯倫在慕尼黑會議宣稱「爭取英國這一代和平的白紙」,一年後隨著德國入侵波蘭爆發二戰淪為廢紙一張。

立陶宛,斯洛伐克,外交,納粹,冷戰,中歐,波羅的海

▲英國前首相張伯倫(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圖/維基百科)

直言之,這場悲劇是西方民主國家對希特勒在軍事與外交上的華麗冒險視而不見與姑息養奸立場所致,捷克斯洛伐克剛好是張伯倫綏靖政策下的犧牲者。

另一方面,1939年德蘇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之後,立陶宛與另兩個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被劃為蘇聯的勢力範圍,並於1940年被蘇聯併吞。德國在1941年發動對蘇聯侵略的巴巴羅莎計畫時,北方集團軍在攻向列寧格勒的時候,一度以解放者身分佔領三國。

當冷戰格局形成後,立陶宛再度成為鐵幕世界的成員,其國家處境與捷克斯洛伐克等國一般,都是蘇聯控制下的附庸國,人民也失去了自由與人權。

立陶宛,斯洛伐克,外交,納粹,冷戰,中歐,波羅的海

▲米蘭・昆德拉。(圖/網路)

鐵幕雖然降臨,卻始終擋不住東歐人民爭取民主與獨立的決心,1956年爆發了波蘭匈牙利人民的大規模示威運動,1968年捷克的布拉格之春點燃民主化的聖火,著名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對這段歷史有細膩的描述。

掙脫鐵幕桎梏 成為民主典範

雖然蘇聯聯合其他華沙公約國家進行殘酷鎮壓,在1989年天鵝絨革命的浪潮中,捷克與中歐其他國家一起掙脫鐵幕枷鎖的桎梏,成為民主轉型的典範。

隨著民主化的進程,斯洛伐克的分離傾向日益明顯,1992年通過全民公投,1993年1月1日斯洛伐克宣布脫離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史稱「天鵝絨分離」。

另一方面,在立陶宛是1989年發起波羅的海之路(Baltic Way)的國家之一,當年長達675公里的人鏈牽手穿越三國震撼全球。當年大約有200萬人加入這場活動,他們手牽手組成一個長度超過675公里的人鏈,穿過另兩個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

立陶宛,斯洛伐克,外交,納粹,冷戰,中歐,波羅的海

▲立陶宛總理席莫尼特(Ingrida Šimonytė)。(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這項活動起源於1980年代在西方城市舉行的「國際黑絲帶日」抗議。它標誌著蘇聯與納粹德國當年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50週年的歷史。示威後7個月,立陶宛成為首個宣告獨立的蘇聯加盟共和國。1991年9月6日,蘇聯政府正式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獨立。

有趣的是,俄羅斯向來是立陶宛的傳統侵略者,但這三國在2019年首度將中國與俄國列為共同威脅,立陶宛更於2021年3月憤而退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17+1),在外交上採取親台遠中路線,互設辦事處就是一個重要的指標。

立陶宛,斯洛伐克,外交,納粹,冷戰,中歐,波羅的海

▲中歐國家斯洛伐克國旗。(圖/取自游錫堃臉書)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斯洛伐克,下方的鄰國匈牙利政治立場非常親中。總理奧班(Viktor Orbán)與中國關係友好,積極參與北京主導的「一帶一路」與「17+1」,並繞過歐盟批准程序,率先引進中國的疫苗。此外,匈牙利也成了中國在歐盟的代言人,多次阻止歐盟譴責中國人權,導致歐洲有被分化的危險。

不過匈牙利的政治光譜並非鐵板一塊,布達佩斯市長宣佈,將重新命名該市的多條街道,以抗議政府允許中國復旦大學在該市建分校的計畫。這四條新的街道將包括「自由香港路」(Free Hong Kong Road)和「達賴喇嘛街」(Dalai Lama Street),這些行動勢必引發中國的不滿也讓執政黨顏面無光。

熱門點閱》

► 陳一新/美國是千手觀音 王毅被迫見雪蔓

► 李沃牆/極端氣候殘酷突襲 鄭州千年洪災的警示

► 陳清河/媒體應用5G技術的產業價值與轉型

► 邵宗海/美國副國務卿雪蔓訪中 所為何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張宇韶專欄

張宇韶專欄 張宇韶

政大東亞所碩博士,曾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行政院陸委會簡任秘書,現任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兼副秘書長、東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媒體專欄作家,政治評論員。長期關注國際政治、兩岸關係以及國內各項公共政策議題。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