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律銘 :對配樂的品質,總要做到心裡過得去

2019年 盧律銘 以電影《返校》配樂,奪下56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從評審到觀眾,都被他和雷光夏合作的片尾曲〈光明之日〉那股深邃又沉抑的旋律牢牢勾住。不過盧律銘說,創作配樂是個內化過程,如何在明確框架下,對一齣劇找到相應自己的頻率,其實正是配樂的重點。

▲盧律銘認為電影配樂必須找到與劇的共鳴點,再用屬於自己的音樂語言加以詮釋。

框架之中,也有最佳旋律

2018年盧律銘在電影配樂的事業起飛,也是那一年,他當上了新手爸爸。在創作與父職間轉換,其實未曾改變他對音樂的取捨或偏好,標準總是要達到自己過得去、對心負責,當了父親,盧律銘是少了時間,但依舊是那個與自己賽跑的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8年盧律銘電影配樂開始大放異彩,隔年更以《返校》奪下56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事實上,配樂工作很難隨心所欲,如何在電影架構中找到共鳴點,並從片長、劇情和風格架構緩緩抓出獨特性,正是配樂之難。像是電影《小美》中陳以文飾演的房東,雖為甘草人物,但實有底層邊緣人的苦澀,因此盧律銘特別用鋸琴去描摹這個角色,他解釋,「鋸琴就是一道鐵片,然後利用凹折去改變音高,音色則是很高頻。之所以用鋸琴搭配角色,正是鋸琴有幾分滑稽,但又顯得孤獨,很像陳以文飾演的房東。」

▲就算當了父親、面臨配樂框架限制,盧律銘對音樂永遠有一套自己的標準和定位。

進到錄音室,要求最高靜音品質

相較盧律銘的創作多在家進行,後製期則轉移到錄音室,平日那種擁抱各種聲響去激盪靈感的狀態,進入混音和錄音階段,則是毫無退讓的絕對安靜,他舉例,過去就曾碰上錄音室天花板沒加厚而導致隔音不良,讓錄音工作硬生生被樓上鄰居的施工噪音中斷。

不僅如此,由於錄音室為密閉場地, 輔以台灣溽暑期將近四個月,多時候十分倚賴冷氣,加上不得有雜音,所以對空調靜音品質格外講究。盧律銘記得有一回弦樂團在錄音室排練,恰好碰上冷氣靜音品質欠佳,為了讓工作進行,最後只好切掉冷氣,讓樂手們擠在燠熱密室裡,伴著濡濕汗水演奏。

 

(完整文章請看瘋設計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本文由瘋設計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