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師的誕生: 寇克道格拉斯慧眼 讓庫柏力克發跡

▲《萬夫莫敵》拍攝期間,寇克道格拉斯(左)與庫柏力克在片場的留影。(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萬夫莫敵》拍攝期間,寇克道格拉斯(左)與庫柏力克在片場的留影。(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朱錦華/特稿

好萊塢著名硬底子演員寇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5日以103歲高齡辭世。幾乎所有報導裡都會提到一件事:由於他的慧眼,讓曠世名導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得到出頭天的機會、完成他璀璨生涯中的兩部奠基作品:《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1957)以及《萬夫莫敵》(Spartacus,1960),寇克道格拉斯同時也是這兩部作品的男主角。

故事起源是這樣的:庫柏力克完成的第一部商業長片《殺手》(The Killing, 1956)推出後,票房慘談。不過導演在影片裡的優異表現吸引了米高梅製片部門主管多爾沙里(Dore Schary)的注意。多爾沙里邀請庫柏力克和他的製片人詹姆斯哈里斯(James B. Harris)從米高梅的劇本庫以及買下版權的小說裡,挑選適合拍攝的東西。

庫柏力克找不到感興趣的。後來他想起自己14歲時在父親的書房裡讀過的亨佛萊考柏(Humphrey Cobb)的反戰小說《光榮之路》,曾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於是建議拍攝這部作品。小說內容描述一戰時法軍高層下令一項自殺任務,要求部隊越過壕溝,攻佔德軍的陣地。由於傷亡慘重,導致一個連隊後來抗命。在出師不利之下,法軍指揮官以「怯懦」的罪名,將3名士兵送交軍法審判,面臨槍決。

不過多爾沙里(Dore Schary)認為這個以軍法審判為骨幹的故事,在票房上可能會很慘,《光榮之路》的拍攝計畫遂被擱置下來。之後,米高梅內部人事異動,多爾沙里去職,但庫柏力克與編劇柯德爾威林漢(Calder Willingham)合寫的《光榮之路》劇本,卻吸引到影星寇克道格拉斯的目光。他看完劇本後深感興趣,決定由自己的「布萊娜影片公司」(Bryna Production Company,布萊娜是寇克母親的名字)製作,並且自動請纓演出為3名士兵辯護的達克斯(Dax)上校,終於說服「聯藝電影公司」(United Artists Releasing)出資100萬美元拍攝。

由於內容反戰,又有損法軍形象,本片在法國、西班牙、瑞士都被禁映多年,美國軍方的設施內也不准放映這部電影。在票房上,朩片只是小有斬獲,然而在反應上卻是好評如潮,這部電影也奠定了庫柏力克新銳導演的地位。

1959年2月,庫柏力克接到寇克道格拉斯的電話,邀請他執導自己製作的史詩動作電影《萬夫莫敵》,內容描述羅馬共和末期著名的「斯巴達克斯起義事件」(又稱「第三次奴隸戰爭」)。製作方最初「尬意」的導演, 是英國巨匠大衛連(David Lean),但他拒絕了。接著獲邀的是「西部電影天王」安東尼曼(Anthony Mann)。但影片開拍才一星期,他就因為跟寇克意見不合,被炒了魷魚,最後由庫柏力克接手。

有趣的是,沒多久之後,安東尼曼連接拍了兩部古裝史詩大片:《萬世英雄》( El Cid, 1961)、以及《羅馬帝國淪亡史》(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1964)。兩部電影的女主角都是蘇菲亞羅蘭;前者票房與口碑雙雙告捷,後者則是叫好不叫座。1965年,寇克道格拉斯與安東尼曼冰釋前嫌,兩人又合作了一部以二戰為背景的動作片:《鐵勒瑪九壯士》(The Heroes of Telemark )。

儘管庫柏力克在片場裡跟寇克道格拉斯同樣屢屢發生爭執,他更坦言自己不喜歡這部電影,但《萬夫莫敵》畢竟是庫柏力克當時以新人之姿拿到的最大規模製作,預算高達1200萬美元(約等於今天的1.05億),演員多達一萬人,票房(6000萬美元)與口碑(提名6項奧斯卡、4項得獎)都很好。它讓庫柏力克一瞬間鯉躍龍門,晉升到「大導」 的地位。無論怎樣的不滿,庫柏力克其實都應該憾謝寇克道格拉斯。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