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真正「畫皮」!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皮雕畫展游牧文明縮影

記者馬叔安/綜合報導

大陸蒙古族的傳統工藝「皮雕畫」是游牧文明的縮影,具有多元的文化特徵和自成體系的藝術風格,於2016年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手工匠人用牛皮做紙,不同的作品對牛皮的大小、厚度、紋理、熟皮的程度都有不同的要求,有時幅作品的完成需要耗時數年時間。

蒙古族皮雕畫非遺傳承人賈宏偉指出,曾在選皮的過程中準備了1000多張牛皮,才選出了符合作畫的300多張,有一次,他製作一幅牛皮唐卡畫,花費了兩年的時間。

賈宏偉說,皮雕畫創作的過程中,每一幅皮畫都要經過裁皮、雕刻、調色、上色、拋光、定形等幾十道工藝,並且需要匠人純手工製作。

▲蒙古族皮雕畫。(圖/翻攝自《中新社》)

▲蒙古族皮雕畫。(圖/翻攝自《中新社》)

蒙古族皮雕畫圖案多以蒙古包、祥雲、駿馬等蒙元元素,以及成吉思汗、王昭君等人物為主。賈宏偉說,牛皮上作畫馬虎不得,如果力度不當將牛皮刻破,畫作就將前功盡棄。

賈宏偉從事皮畫製作已有20餘年,他從內蒙古藝術學院畢業後,便開始潛心鑽研蒙古族皮雕畫的製作,如今他有600多位學生,「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讓蒙古族皮雕畫這門老手藝傳承下去。」

►只顧著滑手機?臉也要天然發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