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久更毒!專家曝火鍋湯「濃郁精華」藏風險...建議只吃料

▲肉片,火鍋,配料。(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火鍋湯好喝,但要小心喝到許多化學添加物。(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林妤柔/綜合報導

台灣人超愛吃火鍋,不管冬天、夏天,團體還是一個人,都可以享受鍋物帶來的美好滋味。現在天氣微涼,就想喝些熱湯暖暖身體,不過食品技師張邦妮表示,店家的火鍋湯頭雖然濃郁厚實,但可能暗藏許多添加物;喜歡把湯喝光的人,可能無形中吃下一大堆化學添加物。她分享健康吃火鍋的5大原則,讓身體可以補充到較多的營養。

張邦妮表示,每批火鍋食材,依氣候、環境的不同,品質也不盡相同,為了讓品質保持一致,加上成本與價格的考量,有些廠商可能會利用化學調味料來調製湯頭。

厚實的湯底可以加入「增稠劑」或是「澱粉」來增加濃稠口感,而濃郁香氣也可以利用「香精」達成。以豚骨湯頭跟藥膳鍋為例,只要加入香精、肉精、肉骨粉、當歸香精、藥膳香精等,不需要任何大骨食材或藥膳材料就可以完成,看起來還特別厚實濃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火鍋。(圖/達志/示意圖)
▲有些湯頭會加增稠劑或澱粉來增添濃稠口感。(圖/達志示意圖)

天然食材熬出的湯底通常比較清澈,顏色也會隨著熬煮時間有深淺差異,熬煮時間越長,顏色會越深、越混濁。天然的湯品通常光線都是可以穿透的,但化學添加物調製出的濃稠感,不僅光線無法穿透,顏色也可能又深又黑,且香味還能久久不散,自己在家熬過湯就知道,實在不可能。張邦妮表示,雖然外面的火鍋比較好吃,但也要仔細比較,不然無故吃下一堆化學添加物,會增加身體的代謝負擔。

張邦妮指出,火鍋的烹調方式是「低溫烹調」,整個過程只需要「煮」跟「燙」,煮沸也就是100度,比起高溫的油炸、煎、炒等流失營養及產生毒素,相對健康許多。但吃錯也可能有高鹽、高油及高熱量的問題,所以吃火鍋要注意以下5個原則。

1.選清淡湯底,不建議喝湯
以蔬菜、豚骨、麻辣三種常見的火鍋湯底為例,鈉含量及熱量差別相當大。以同樣小火鍋的容量來說,蔬菜湯底可能只有50大卡,鈉含量在200毫克;相較之下,麻辣鍋約800~1000大卡,鈉含量可能高達3000~4000毫克。另外,火鍋湯由於反覆燒開好幾次,各種食材一直重複煮可能產生有害物質,或食材中的添加物溶在湯裡,所以別以為煮久的湯全是精華。

2.先選擇天然蔬菜
蔬菜含有各種營養及膳食纖維,是最健康的火鍋食材,例如當季時蔬、海帶、菇類等,不僅熱量低又容易有飽足感,可以減少其他高熱量食材的攝取。

蔥,蔥花。(圖/達志/示意圖)
▲蔥、薑、蒜可取代沙茶醬、豆瓣醬等調味料。(圖/達志示意圖)

3.優先選擇低脂肉類
常見低脂的肉類有雞肉、魚、蝦、海鮮類等,相較之下優於油脂豐富的紅肉類,不僅味道鮮甜,也可減少熱量攝取。另外,重組肉的問題常出現在「雞腿肉」及「肉片」中,可以觀察一下肉片是否是圓片,大小、花紋是否一致,或肉片是否過於鮮紅,還有川燙時是不是容易散開成幾小片,是否有淡淡的調味或鹽味等,如果有這些特徵可能就是重組肉。

4.選擇原型食物
吃火鍋應該以「原型食物」取代「加工食品」,加工食品好比餃類、貢丸、花枝丸、百頁豆腐、甜不辣、炸豆皮、米血糕等高鈉、高油、高熱量的食材。

5.選用天然食材調味
調味料也是高鈉、高熱量的來源之一,例如沙茶醬、胡麻醬、豆瓣醬都暗藏高油、高鹽,新鮮的食材以蔥、薑、蒜、辣椒等調味就很鮮美,應減少使用調味料。

作者簡介:食品技師張邦妮,安心食代食安知識網創辦人。曾任職於國內知名食品廠及五星級連鎖飯店。期許自己成為食品安全的專業把關者。
※本文由作者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相關文章詳見:火鍋高湯濃郁厚實真材實料!?喜歡喝湯高鈉高熱量?五招健康吃鍋要注意!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