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當代與未來蓄積防災能量 專家倡言為臺灣發聲

▲▼慈濟基金會9月19日、20日在台北慈濟新店靜思堂,以「全球防災與永續經營」為主題舉辦2019年「第五屆慈濟論壇」,全球來自10個國家地區的專家學者、NGO組織代表等人齊聚一堂交流研討,為人類與地球的未來提出建言。(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圖、文/慈濟基金會 林佳予

2019年,慈濟基金會以「莫忘那一年」發起倡議,回應創辦人證嚴法師所說的:「驚世的災難,要有警世的覺悟!」期待重視環保、環境永續,讓未曾經歷921大地震的青年世代,也能透過「第五屆慈濟論壇」,認識臺灣如何在歷經多次重大天災後,仍能以愛心能量陪伴受災鄉親走出傷痛。

9月19日記者會,透過多位專家學者的分享,減緩全球暖化、遏阻極端氣候的發生,積極往「防災」、「減災」的方向進行教育與準備。

記者會包含有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中央研究院院士劉兆漢教授、前教育部長蔣偉寧教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振川教授、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秘書李維森博士、日本未來地球(Future Earth)組織全球中心主任春日文子博士、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MA)國土安全局信仰和機會倡議中心Kevin Smith、美國紅十字會災難救援服務資深副主席Trevor Riggen、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董事長黃華德,分別針對其專業的領域倡言,也呼應今年慈濟論壇的主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慈濟基金會9月19日、20日在台北慈濟新店靜思堂,以「全球防災與永續經營」為主題舉辦2019年「第五屆慈濟論壇」,全球來自10個國家地區的專家學者、NGO組織代表等人齊聚一堂交流研討,為人類與地球的未來提出建言。(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慈濟基金會9月19日、20日在台北慈濟新店靜思堂,以「全球防災與永續經營」為主題舉辦2019年「第五屆慈濟論壇」,全球來自10個國家地區的專家學者、NGO組織代表等人齊聚一堂交流研討,為人類與地球的未來提出建言。(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陳振川教授表示,九二一發生在中部、八八發生在南部,若這些大型天然災害發生在北部,我們是否有應變能力?從九二一之後臺灣的防災能力有大幅提升,但仍要思考的是地震與颱風災後的援助有所不同,需要有不同模式。希望藉由此次慈濟論壇的舉辦,讓與會人員能彼此交流,期盼建設具有災害韌性的臺灣。

中央研究院劉兆漢院士表示,對目前臺灣而言,氣候變遷、能源轉型是重要的兩大永續議題,其中能源轉型還包含了減碳丶空污防治等。

本身從事防災教育的蔣偉寧教授表示,災難過後隨著時間過去,人們會遺忘,但災難會回來,以目前而言只做減災已不夠,更要積極推動防災。

▲▼慈濟基金會9月19日、20日在台北慈濟新店靜思堂,以「全球防災與永續經營」為主題舉辦2019年「第五屆慈濟論壇」,全球來自10個國家地區的專家學者、NGO組織代表等人齊聚一堂交流研討,為人類與地球的未來提出建言。(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秘書李維森表示,投入15年的防災工作,得到最大的心得就是,臺灣在推動防災教育上,公私夥伴的合作關係是最重要的,防、救災已是臺灣的全民運動,此外應該要更大力推動成人防災教育,使其落實在生活中。

證嚴法師1966年創辦慈濟至今,秉承印順導師一句「為佛教,為眾生」的教誨,從慈善起步,對應著不斷變動的時代環境,及符合社會需求,進而推展到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環保與社區志工等四大八法,以愛鋪路啟發眾人善念,凝聚了個人對宗教信仰的虔誠,轉化為群體回饋社會公益的能量,全球五大洲都有慈濟志工的身影。

至2019年,慈濟基金會投入臺灣慈善工作已逾半世紀,也曾在超過全球半數、一百個國家地區提供援助或慈善服務,持續秉持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信念,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從事濟貧教富的志業,也從臺灣花蓮一隅,發展為全球的NGO組織,2010年獲聯合國認可其經濟社會理事會非政府組織特殊諮詢地位,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也期待人人能共同從防災更進一步重視土地環保,愛護環境、疼惜地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