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年捐血量=169輛水箱車 你可知輸血有6大「潛藏風險」?

▲▼捐血、血荒、護理師、血液庫存。(圖/記者林敬旻攝)

▲國人年捐血量=169輛水箱消防車,醫師告知輸血「潛藏風險」。(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台灣民眾十分「熱血」,2018年全台捐血總量就達59萬1515.25公升,相當於169輛水箱消防車的儲水量,讓手術急診、慢性疾病等患者,隨時都有血可用。不過,對於大多數民眾而言,除了關心血量庫存外,還要擔心輸血後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若輸血後出現這6種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護人員,以免鐵質長期沈積,變成「鋼鐵人」。

小至手術急診,大至慢性疾病治療,都需要使用輸血治療,但若輸血過多,可能會產生不同風險。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臺大醫院小兒部血液腫瘤科盧孟佑醫師表示,輸血短期不良反應包括搔癢皮疹、發燒、發冷、頭痛、心跳加速、呼吸不順暢等,通常在24小時內出現,若放任不理,恐讓鐵質沈積於各大器官中造成負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年捐血量=169輛消防車 你可知輸血有6大「潛藏風險」?(圖/記者嚴云岑攝)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臺大醫院小兒部血液腫瘤科盧孟佑醫師。(圖/記者嚴云岑攝)

盧孟佑提到,鐵質沈積常發生在因慢性病需長期輸血者,常見疾病包括中重度地中海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以及骨髓造血功能不良等。每次輸血時,血液中的鐵會逐漸沈積於體內,若未定期服藥排出,恐引發心臟衰竭、肝硬化等併發症,其中又以地中海貧血最嚴重,在20年前輸血者若未定期排鐵,恐不到20歲就因心臟衰竭離世。

目前口服與針劑排鐵藥物皆有健保給付。盧孟佑提到,只要患者輸血超過10袋或持續1年以上,醫師都會每隔1至3個月定期監控血清鐵蛋白濃度,一旦超過300 ng/ml,就代表過量,需給予排鐵劑治療。基本上口服藥物都需天天吃,但若血清鐵蛋白降回250~300 ng/ml的正常濃度,就會視情況停藥。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