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震生/台灣可以從斯里蘭卡恐攻中學到什麼教訓?

●嚴震生/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南亞島國斯里蘭卡在十年前結束內戰後,社會已逐漸走向穩定,但卻在今年復活節時,遭到多起恐怖攻擊事件(包括三個基督徒教堂及三個國際旅館),死亡人數超過三百,受傷者更高達五百多人,有可能是九一一之後死傷人數最多的一次。在事後宣布攻擊是其所為的伊斯蘭國,已於日前失去它在伊拉克及敘利亞的據點,但為何當大部分觀察家認為這個恐怖組織已經式微、且其終結滅亡指日可待之際,它卻有能力策劃這一波的恐怖攻擊?

首先,斯里蘭卡在內戰結束後,原來並不發達的旅遊業逐漸蓬勃,許多西方的遊客在考慮印度洋另一島國馬爾地夫的高消費後,選擇改到斯里蘭卡度假,他們所住的旅館和進出的國際機場,就成為恐怖攻擊的目標。這和印尼峇里島的情況有些類似。泰國的觀光勝地,包括曼谷在內,也有潛在的風險。

其次,部分觀察家認為這次的攻擊,乃是針對一個多月前紐西蘭清真寺受到極端右翼份子持槍掃射、造成五十人死亡的恐怖行動有關。當地白人排斥來自中東及南亞的穆斯林移民,給予伊斯蘭極端主義者充分的理由來發動報復攻擊,也對他們招募聖戰士有所助益。這次他們選擇攻擊的目標,包括三座基督教堂,而其作業的時間正是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復活節,充分展現其針對性。儘管斯里蘭卡的基督徒人口(天主教徒與新教徒)的比例不高,加起來也不到百分之八,且從未與大多數的佛教徒或是同樣少數的穆斯林,發生過重大的宗教衝突,但卻成為攻擊對象,國際勢力介入的痕跡,相當明顯。

再者,有報導指出,在已被指認得的自殺炸彈客中,絕大部分出身於中產或是富裕家庭,都曾受過高等教育,甚至有留學經驗,因此他們被激化(radicalized),應當和貧窮無關。過去非洲的貧困,被視為是恐怖組織招募的溫床,但斯里蘭卡的這批恐怖分子,應當是受到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教導所影響,他們可能是透過網路或社群媒體,接觸到這方面的訊息,甚至因此而加入恐怖組織,並與其聯繫。憂心人士指出,若是激化的途徑如此容易,網路及社群媒體是否應該自我檢查,將激進的言論及教導完全排除?一些社群媒體如臉書表示已聘用兩萬名的版主(moderators),來刪除相關的言論,但這是否會構成妨礙言論自由,仍待辯證。另外,社群媒體也是恐怖份子彼此聯繫、甚至是接受海外指揮的工具,斯里蘭卡在恐怖攻擊後,已暫時封鎖Facebook、Instagram、YouTube、WhatsApp、及Viper等社群媒體,但這看起來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自稱犯下斯里蘭卡連環爆炸案的8名IS死士。(圖/翻攝自推特/@CrazyDiscoBull)

最後,根據CNN的報導,印度的情治單位早已掌握相關訊息,並且在事件前幾天通知斯里蘭卡政府,但卻未見該國採取應有的防護措施,錯過了先發制人的機會。斯里蘭卡的政局相當混亂,總統席瑞塞納(Maithripala Sirisena)和不同黨的總理威克瑞米辛赫(Ranil Wickremesinghe)彼此不合,早已不是最近的事。去年底,席瑞塞納以有人想要暗殺他為由,想要更換國會最大黨領袖的威克瑞米辛赫,引發憲政危機,但最終憲法法庭宣佈席瑞塞納的開除舉動與憲法牴觸,讓威克瑞米辛赫保住了雙首長制度下的總理職務。不過,身兼國防部長的席瑞塞納顯然沒有和威克瑞米辛赫分享相關資訊,但席瑞塞納也否認事前獲得情資,成為目前責任歸屬的羅生門。

雖然我國從未遭遇到恐怖攻擊,但台灣目前的西方觀光客人數也不在少數,他們居住的旅館及經常活動的夜店,都有可能成為恐怖攻擊的目標。台灣的基督徒人口比例約是百分之八,與斯里蘭卡相似,同時也有許多具指標性的教堂。過去在奈及利亞、肯亞、及埃及伊斯蘭極端主義者的恐怖攻擊,分別發生在聖誕節和復活節前夕,我國的國土安全單位,也應當重視以上的目標和時間點。儘管我們認為台灣是一個沒有宗教衝突的地方,但自由開放的社會卻容易成為恐怖主義攻擊的對象,因此與相關國家情資的交換及事前的防範,仍有其必要。

熱門文章》
中東選舉竟是地緣政治的延伸?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