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蕭予德休學1年來台當志工 高風險青少年用鏡頭説出內心世界

▲青年志工蕭予德(左)向花蓮慈院吳彬安副院長介紹機構青少年作品。(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青年志工蕭予德(左)向花蓮慈院吳彬安副院長介紹機構青少年作品。(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22日舉辦「伸出援手前,請先了解他」攝影展。攝影展策展人是來自美國青年志工蕭予德,他花了一年的時間陪伴十三位高風險青少年透過鏡頭、文字,敘述他們鮮少人知的內心世界。蕭予德表示,對於這十三位孩子來說,每張鏡頭下的情景都是有意義的,只要願意傾聽,就可以循著照片的聲音,走進他們的內心。

22日上午,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花蓮縣北區服務中心主任游煌明,以及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吳彬安、精神醫學部主任沈裕智醫師、小兒部朱紹盈醫師、精神健康基金會花蓮精神健康學苑會長林喬祥醫師及蕭予德聯合為「伸出援手前,請先了解他:傾聽高風險青少年的內在發聲」攝影展揭幕。攝影展從即日起至四月三十日止,在花蓮慈院門診區展出。

目前就讀美國南加州大學醫學系三年級的蕭予德,是「伸出援手前,請先了解他:傾聽高風險青少年的內在發聲」攝影展的策展人。一直很喜歡孩子的他,三年前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經由教會介紹,來到花蓮一所青少年安置機構當志工。第一次接觸孩子的五天裡,機構的孩子給他很深的感觸,於是他隔年暑假、寒假,他又陸續來到機構,陪伴這群孩子。甚至在他考上南加大醫學系之後,決定向教授提起休學一年到花蓮做志工的想法。這也因而獲得教授建議進一步做研究,而有了《透過Photovoice了解男性高風險青少年的生活經歷》的研究主題。

事實上,蕭予德剛到機構時,這群孩子是沉默且對他抱持戒心的。蕭予德於是用二個月的時間培訓,三個月的時間帶領孩子們拍照,再讓每個孩子選出最喜歡的十張照片,並針對每張照片寫出當時取鏡的心情或心得,經過一個月的討論並確認關鍵主題,從超過上千張照片裡挑選三十五張照片在攝影展展出。

▲青年志工蕭予德(左)向花蓮慈院吳彬安副院長介紹機構青少年作品。(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讓青年志工蕭予德印象深刻的作品《軟弱的自己》。

蕭予德指出,比起繪畫、音樂等介入方式,選擇以攝影作品作為映見這群孩子內在發聲的方法,讓孩子更容易上手。攝影展的分享讓沈裕智主任收穫很大,沈裕智主任說:「蕭予德的用心,讓我找回當精神科從業人員的初發心,就是希望多了解別人內心,從內心缺憾試著去彌補、幫忙他們」。

因為長時間的陪伴與關懷,蕭予德走進這群孩子的內在世界,「伸出援手前,請先了解他:傾聽高風險青少年的內在發聲」就是蕭予德擔任機構志工三年來,最深刻心得。吳彬安副院長表示,看到蕭予德用愛教導這些高風險青少年,讓人很敬佩跟景仰,他現在是醫學系三年級的學生,未來不管從事小兒科或精神科都會是位好醫師。

▲青年志工蕭予德(左)向花蓮慈院吳彬安副院長介紹機構青少年作品。(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作品《不應該留下的眼淚》象徵少年的爸爸擁抱他時留下的淚珠。

蕭予德分享他在陪伴孩子的過程,孩子透過鏡頭看見真實的自己,其中他最印象深刻的是《軟弱的自己》這幅作品。照片中是一隻黑白相間的狗,望著鏡頭,安置機構的少年向蕭予德分享,會拍下這張照片,是因為照片中的狗就像他自己,在別人面前很堅強,但其實就像一隻瑟縮在自己世界裡的狗一樣軟弱不安。另一幅作品《不應該落下的淚》,是綠葉上的露珠照片,拍攝這張照片的少年想起自己第三次進入少年觀護所,爸爸擁抱他時,落在頭頂上的淚珠,讓他下定決心改變自己。在Photovoice的課程實作過程,蕭予德見到孩子在回溯過去的傷心與無助,但也因為壓抑多年的內心情緒得以抒發,而在完成作業後展露開心的笑容。

蕭予德表示,這群孩子可能失親、失養,甚至因為行為偏差被安置在這機構裡,但是透過多樣性的課程指引,有些孩子學習感恩昔日寄養家庭中的家人、在獨輪車環島挑戰中體悟「永不放棄」的精神,甚至看見自己的軟弱,走不出黑暗世界的內心困境;有的人希望自己的優點被看見,好比默默在路邊吐露著芬芳卻不起眼的小花。身為小兒科醫師的衛生局局長朱家祥也表示,透過了解他、聆聽他,學會聽見青少年話語背後內心的心聲,同時他也希望有更多人陪伴和引導青少年,特別是高風險的孩子。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