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6月底達高峰!伊科11型流行 非新生兒也會重症

▲▼疾管署疫情週報。(圖/記者洪巧藍攝)

▲疾管署疫情週報,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腸病毒已經進入流行期,疾病管制署今(19)日表示,近期伊科病毒成為社區間最多流行的腸病毒型別,一般認為此病毒比較容易在新生兒引發重症,但上週的新增重症個案當中就有一名北部4歲女童仍感染伊科11型,顯示這一波腸病毒疫情中不管是克沙奇病毒或者伊科病毒都可能威脅5歲以下幼兒,引發重症。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表示,上週國內健保門急診就診統計因腸病毒就醫的達到1萬2,553人次,比前一週上升4.6%;近期社區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佔了3成多,明顯增加。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伊科病毒11型在5月份開始升溫,6月份則成為社區中最多的病毒型別,目前估計6月下旬達到腸病毒疫情的最高峰,校園放暑假後趨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伊科11型與一般腸病毒比較。(圖/疾管署提供)

▲伊科11型與一般腸病毒比較。(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防疫醫師吳珮圜表示,上週新增3例腸病毒重症,分別為北部5歲男童與4歲女童,以及中部3歲男童。當中北部4歲女童自5月上旬因陸續出現發燒、咳嗽有痰等上呼吸道症狀就醫住院,5月下旬出現嘔吐、嗜睡、下肢無力等症狀,確認有腦脊髓炎併發重症,感染的是伊科11型腸病毒。

至於北部5歲男童,因發燒、頭痛等症狀就醫,之後出現下肢無力情形再次就醫住院治療,後確認為急性無力肢體麻痺併發重症,感染病毒型別是克沙奇病毒A9型;中部3歲男童則是出現皮膚出疹、下肢肌肉酸痛、步態不穩症狀,為克沙奇病毒A4型感染併發重症。

衛生單位調查,北部4歲女童的同住家人雖無腸病毒症狀,但在其就讀的幼兒園發現其他班級有幾人感染伊科11型腸病毒,可能為社區感染;另兩例同住家人與幼兒園師生都沒有人有疑似腸病毒症狀,推測為無症狀帶原者接觸感染。

▲▼疾管署疫情週報。(圖/記者洪巧藍攝)

▲疾管署疫情週報。(圖/記者洪巧藍攝)

羅一鈞表示,伊科病毒經常強調它對新生兒的威脅,但依舊可以感染非新生兒的幼兒,感染後與克沙奇病毒類似,皆有手足口症等症狀,引起重症可能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引發包含嘔吐、肢體無力等症狀;至於新生兒重症則可能會是全身性感染表現,引發新生兒敗血症。

疾管署目標在本(6)月底前完成新生兒相關醫院、月子中心的感染控制查核,羅一鈞表示,目前為止9成以上都有在合理感控範圍,比較不足的部份,在月子中心主要是訪客管理,發燒訪客不宜進入,醫院則是兒童遊戲區的管理應該加強。

今(2018)年累計15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當中2例死亡,重症確定病例感染型別多樣,其中5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克沙奇A4型、克沙奇B1型及腸病毒71型各2例,克沙奇A9型、克沙奇A16型、克沙奇B2型及克沙奇B3型各1例;另今年已出現25例腸病毒71型散發個案,顯示社區中持續有腸病毒71型活動,將持續監測疫情及流行病毒變化。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