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中風失能 健保提高機械取栓「技術費」至4.5萬元

▲婦手扶沙發失敗,機警孫救了中風嬤。(圖/陳啟仁醫師提供)

▲減少中風後失能,健保提高機械取栓「技術費」至4.5萬元。(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台灣一年約有5萬名中風患者,其中8成是血管阻塞型缺血性中風,若未在3小時內即時處置,幾乎都會留下偏癱、行動不便等後遺症。雖然台灣目前腦中風取栓技術成熟,但因健保給付過低,讓年輕醫師不願投入。健保署今年2月新增「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機械取栓術」給付,從原本的7000多點提高至4萬5059點,預計今年可新增300至500人受惠。

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葉守正表示,中風黃金搶救時間為3小時,若在時間內接受靜脈血栓溶解劑(TPA)治療,可增加33%的復原機會,TPA藥物自2003年就納入健保給付,但自2016年才增加處置費給付1萬3866點。不過,點數提高後,該年申報總數就達1287件,較往年提高4成,病患在3個月後,也能增加33%復原機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腦中風醫學會。(圖/記者嚴云岑攝)

▲台灣腦中風學會舉辦「減少中風後殘障失能」記者會。(圖/記者嚴云岑攝)

不過,針對腦部6大動脈栓塞的病患,TPA的效用可能不如預期。2015年加拿大、美國、澳洲等5國聯合發表「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機械取栓術」研究,發現這比單純使用血栓溶解劑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與預後,不僅取栓成功率高達8成,也不會增加額外腦出血風險。

▲腦中風醫學會。(圖/記者嚴云岑攝)

▲腦中風施作人力缺口。(圖/記者嚴云岑攝)

「以前我們都說中風要把握黃金3小時,現在可以放寬到6小時了。」葉守正表示,機械取栓術是透過特殊導管,將取栓支架或吸頭,從股動脈送至血栓處,直接吸栓或把支架的網撐開5分鐘,帶血栓沾附在網上再夾出,或用吸頭吸出,黃金搶救時間可延長到6小時,可增加25%病人獨立生活能力,但礙於現在給付較低,2016年只有293人接受治療。

台灣腦中風醫學會常務理事連立明表示,腦中風治療有急迫性,執行者需要24小時待命,趕在6小時內搶通血管,且顱內動脈非常脆弱,操作時大多需要3為醫師一同進行,過去只給付7000多點,醫療團隊背負巨大的人力成本與治療風險,所幸去年向健保署建議新增給付通評估,未來有望開放更多醫院執行處置。

▲婦手扶沙發失敗,機警孫救了中風嬤。(圖/陳啟仁醫師提供)

▲動脈取栓操作示意圖。(圖/陳啟仁醫師提供)

雙和醫院副院長陳啟仁去年就收治一名50多歲的年輕阿嬤,因心臟血塊堵住中大腦動脈,造成昏迷,施打血栓溶解劑無效,馬上送進手術室取栓,術後隔天清醒口語肢體皆正常,至今6個月皆無後遺症。

目前機械取栓主要執行者為接受並通過台灣神經學會、台灣腦中風學會等相關腦神經血管內介入治療專長訓練與認證醫師。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中風後偏癱引起的居家照顧,對每個家庭都是一大挑戰,雖然健保錢要花在刀口上,但仍希望提高點數,吸引更多醫師願意投入,預計一年後可有300至500名患者受惠。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