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3人就1人罹大腸癌 專家:糞便潛血檢查死亡風險降44%

大腸,大腸癌,大腸癌篩檢。(圖/達志/示意圖)

▲糞便潛血檢查是早期發現大腸癌的利器。(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第9年排名第一高!根據最新104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國人平均每13個人就會有1位,終其一生會罹患大腸癌。因此政府也不對推動篩檢,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已被證實是有效的篩檢工具,國健署署長王英偉呼籲,定期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44%死亡風險。

國健署今(6)日舉行大腸癌篩檢衛教記者會,根據國健署調查發現,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腸胃道沒有不適,也沒有血便等症狀,就不做大腸癌篩檢,但其實大腸癌初期通常無症狀,等到症狀出現時,病況往往相對複雜,也會影響生活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糞便潛血檢查已被國外多項研究證實是大腸癌篩檢的有效工具,國內研究證實亦然。」根據國健署及國立台灣大學公衛學院研究團隊,針對50-69歲接受大腸癌篩檢民眾共307萬人為研究對象進行10年的追蹤。進行研究的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指出,比較篩檢組及未篩檢組死於大腸癌的風險,結果顯示篩檢率為56.6%,定期複篩率為52.3%時,就可降低死亡風險達44%。

國健署大腸癌篩檢記者會。(圖/記者趙于婷攝)

▲國健署強調,糞便潛血檢查已被研究證實是大腸癌篩檢的有效工具。(圖/記者趙于婷攝,下同)

邱瀚模進一步說明,國健署補助50至未滿75歲的民眾大腸癌篩檢多年,目前篩檢率已達4成,每年約有120萬人篩檢,其中約有7%、約8.4萬人呈陽性反應,必須進一步做大腸鏡,不過多數人害怕大腸鏡檢查,因此真正有做大腸鏡篩檢人數大約只有7成、約5.9萬人。

一旦檢查結果為陽性反應,邱瀚模表示,根據臨床經驗發現,其中有5成可能已有息肉、癌症,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腺瘤,5人有1人大腸長有2到5公分的大顆息肉,如果不儘速處理,可能在2-3年左右就會變異成癌症,因此糞便潛血及大腸鏡檢查相當重要。

而在篩檢方面,王英偉指出,目前新型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FIT),不同傳統的糞便潛血檢查(gFOBT),民眾只需要將採便管帶回家,拿著採便棒在糞便上來回沾幾次放入專屬的套管後,再送至符合健保特約的醫療院所,就可進行糞便潛血檢查,不需要在採便前限制任何飲食。

國健署大腸癌篩檢記者會。(圖/記者趙于婷攝)

▲新型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只需要拿著採便棒在糞便上來回沾幾次,就可放入導管送檢。

王英偉強調,FIT無痛、不須限制飲食或灌腸,在家就可以採檢,比大腸鏡檢查簡單、便宜,比傳統糞便檢查精確,適合做普及式的篩檢,若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就需進一步透過大腸鏡檢查,以防延誤病情。

另外,根據醫學實證指出,規律運動、高纖蔬果有助降低大腸癌風險,而加工肉、紅肉與肥胖已被視為致癌因子,因此遠離大腸癌基本之道就是要具備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香腸、臘肉、培根等加工肉品(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與少吃紅肉(豬、羊、牛),建議改以魚肉、瘦鷄肉等白肉來取代,菜餚多放菜蔬,以汆燙取代高溫油炸、燒烤。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