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奶、腹脹又易怒 經前症候群其實和「肝臟」有關!

▲經痛,月經,生理期,拉肚子,肚子痛,上廁所,便祕,便秘。(圖/達志/示意圖)

▲漲奶、腹脹又易怒?經前症候群其實和「肝臟」有關!(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大多數女性從生理期前幾天開始,都會出現不舒服症狀,一名41歲許小姐生理期前都會頭痛、乳房脹痛、情緒不穩,近幾個月除原有情況加劇外,月經前10天就出現嚴重水腫、失眠、情緒時而暴躁時而低落,確診是經前症候群。中醫師指出,中醫觀點認為「臟腑功能失調」是經前症候群主要病因。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婦兒科主任吳炫璋指出,女性月經來潮前的種種生理、心理不適症狀,統稱為經前症候群,國外統計,平均有將近80%的生育年齡層女性會在經前出現輕度不適症狀,3-8%的女性會出現嚴重症狀,且其中有20-32%的人曾表示日常生活受影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中醫觀點上,認為臟腑功能失調是經前症候群主要病因。吳炫璋指出,經前症候群的病理機轉主要在肝臟,生理期是經血下行的過程,由於月經來潮時身體陰血會由衝任二脈下行到子宮,此時血海充盈而全身的陰血相對不足,常累及肝、脾、腎、心等臟腑功能或是氣血失調,而表現出一系列月經前後的症狀。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婦兒科主任吳炫璋。(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婦兒科主任吳炫璋。(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吳炫璋進一步說明,經前症候群的症狀逾150種,可歸納為生理、心理兩類型,常見生理症狀為腹脹、身體疼痛、乳房脹痛、疲勞、頭痛、水腫、體重增加;常見心理症狀為易怒、焦慮、食慾增加、性慾改變、注意力下降、憂鬱、情緒不穩、睡眠品質下降、失眠等。

中醫認為症狀的發生是因肝、心、脾、腎等臟器功能失調所引起,但應以中醫辨證中的「肝」為主,治療著重疏肝與調肝為主,兼顧養血、清熱、清心與健脾之法。急性期著重症狀控制,症狀緩解後則注重調整內分泌功能,予以治本,常見藥物為加味逍遙散。此外,針灸也可治療頭痛、睡眠與水腫等生理症狀。

巧克力示意圖(圖/達志/示意圖)

▲巧克力其實無助舒緩經痛和經前症候群等症狀。(圖/達志示意圖)

由於每人的表現症狀不同,一般年輕女性以生理症狀為主要表現,但情緒症狀會隨著年紀增加而加重,吳炫璋建議,民眾可用「症狀日記」先做自我檢測,紀錄自己每個生理週期的不適表現,如頭痛、腹痛、情緒低落等症狀及發生日,再以上述症狀的嚴重度、是否影響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作為是否就醫的判斷依據。

另外,有些人認為吃巧克力可舒緩經痛症狀,但吳炫璋強調,吃太多甜點或是碳水化合物反而會使食慾大增、更加暴飲暴食,因此生理期時除了冰冷食物不要吃外,太鹹、太甜的食物也要忌口,以免水腫、情緒起伏等症狀更嚴重。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