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嬰兒聽不懂...爸媽也要和他多說話!有助智力發展

▲▼媽媽,懷孕,寶寶,嬰兒,母愛,母親示意圖。(圖/CFP)

▲嬰兒示意圖。(圖/CFP)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有些父母會以為不用跟嬰兒多講話,因為嬰兒那麼小,根本聽不懂大人在說什麼,說了也只是浪費時間和精力。不過,專家指出,對嬰兒說話其實有很多好處,可以提高認知能力以及有助智力發展。

大陸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兒科教授、育兒專家王玉瑋近日撰文指出,孩子說話的過程早在出生後不久就已經開始。她說,兒童語言發生的準備期相當長,滿月前是反射性發聲階段,由生理上的需要作出哭喊反射,1個月以後出現條件反射發音,用不同的聲音代表不同的意思,母親能聽出來,2個半月左右開始呀呀學語,以發聲為快樂,無意識地積極練習發音,6個月後已經能「聽懂」一些詞,作出正確反應,1歲左右會說個別的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玉瑋表示,如果父母在語言發生準備期注意和孩子說話,引導孩子做聽和說的前期準備,就能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嬰兒,新生兒,奶娃,示意圖,母子,母女,親情。(圖/CFP)

▲嬰兒示意圖。(圖/CFP)

對嬰兒說話還有助智力發展。王玉瑋解釋,引導孩子區分不同聲音,讓孩子隨著說話聲音尋找聲源,辨別語言代表的物體,可以發展感知能力。另外,對嬰兒說話可使他逐漸適應周圍的生活環境,特別是語言環境,這對他的社會適應性的發展將有好處。

王玉瑋還指出,說話是一種情緒交往的重要手段,對嬰兒說話本身是和他進行情緒接觸,說話者的表情、聲調、態度都能夠使嬰兒產生安全感,而安全感和良好的情緒交往是嬰兒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

王玉瑋強調,即使嬰兒還不會說話,也聽不懂或不能完全聽懂大人說話,他也會把聽到的話作為信息,存入記憶庫中,為未來的語言交往打下基礎。因此,王玉瑋提醒,父母對嬰兒說話應該注意儘量用標準語,避免使用不健康的語言,以利於孩子日後語言能力和標準語言的發展。

★ 版權聲明:圖片為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