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統治的網路時代 閱聽人更要懂得如何逃離同溫層

▲▼網路,同溫層,社群,社群媒體,按讚。(圖/視覺中國)

在同溫層裡,沒有客觀的事實,只有屬於這個同溫層裡的主觀認定。偶爾逃離同溫層,才能看見較完整的事實全面。(圖/視覺中國CFP授權提供)

文/林建江

2017年10月1日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露天音樂節發生了一場駭人聽聞的槍擊事件,槍手從Mandalay Bay飯店的32樓朝露天音樂節的觀眾開槍掃射,造成了這場59人死亡、超過五百人受傷的慘劇;這也是自2001年911恐怖攻擊以來,在美國本土所發生最嚴重,也最血腥的攻擊事件。

這麼重大的事件受到全球關注是可以想像的。實際上不僅是全美各地的電視台或媒體,來自世界各地的網民們也相當關注這次的槍擊事件。美國警方在稍晚證實槍擊事件的嫌疑人是來自內華達州的一名64歲男子Stephen Paddock。不過在正式的訊息尚未公佈之前,就有網民在內容農場網站4chan提供錯誤的訊息,指出槍擊事件的主嫌是一位名為Geary Danley的男子;這項錯誤的資訊很快地便在網路世界中散佈開來,除了Gateway Pundit網站錯誤地刊登了這條新聞,連Google也成為假消息散布的幫兇──Google搜尋引擎錯誤地將4chan所刊載的誤傳訊息列在搜尋結果的第一條;臉書的平安通報(Safety Check)功能向用戶推送許多實際上與受害人和兇手無關的假消息;推特(Twitter)也出現謠言滿天飛的情形,許多與槍擊事件無關的人被報導為失蹤。

▲▼拉斯維加斯槍擊案,Google,Geary Danley,內容農場4chan,假消息。(圖/翻攝自Twitter/Ryan Broderick)

拉斯維加斯槍擊案發生後,Google誤將內容農場4chan所刊載的錯誤訊息置頂,導致男子Geary Danley被誤為槍擊案兇手,遭受不白之冤。(圖/翻攝自Twitter/Ryan Broderick)

然而,在被演算法所統治的網路時代,這樣的情形絕非特例。還記得去年希拉蕊與川普的美國總統爭奪戰嗎?這場爭奪戰除了讓同溫層(Stratosphere)這個名詞突然間大紅、美國主流媒體的專業程度受到大眾的質疑,那些發布假新聞的內容農場也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對於與自己的立場接近的訊息,人們往往會傾向相信,並藉此強化自己的心理認同;這樣的狀況出現在網路時代,讓人們更容易展現不同的偏見與惡意、更容易找到與自己意見相仿的同類,一起在那個同溫層裡讓那些偏見與惡意不斷地相互增強、擴大,也讓不同意見浮現的機會降低、讓與事實不符的謠言廣泛流傳。在那樣的同溫層裡,沒有客觀的事實,只有屬於這個同溫層裡的主觀認定,一切與主觀認定不同的資訊或想法,完全地被排除,彷彿從未存在一般。隨著一次又一次的事件,我們對於同溫層的存在有了更多的認識,可是一次又一次地,同溫層彷彿防護罩一般,將不屬於同溫層內的「事實」隔絕在外,儘管這樣的事實存在不容否認,卻永遠不可能被同溫層內的人們所「接收」與「接受」。

筆者曾在川普當選後,在數位時代網站的觀點專欄中刊載一篇名為「川普當選後,同溫層又紅了起來」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筆者提出了五個「逃離」同溫層的建議,事隔將近一年,不僅許多媒體對於如何避免類似事件依舊手足無策,文中所提到的這個五個建議也仍然值得參考採納:

1. 多認識不同領域的人(友直、友諒、友多聞);
2. 資訊來源不要過於單一(避免被誤導);
3. 培養專業領域以外的興趣(不是說要T型人才嗎?);
4. 偶爾看點平常不會看的書(這樣才能發現、培養新興趣啊!);
5. 最後,別宅了!出門看看真實的世界吧!(螢幕上見到的不一定是真,親眼見的總該是真了吧!)

在虛假與真實互相干擾也互相蓋台,新聞媒體工作者對於本身所產製新聞對大眾的影響往往不夠重視(註1),真正的事實常常無法獲得應有的重視,各類層出不窮、匪夷所思的「後事實(Post-Truth,或譯為後真相)」(註2)卻大量地充斥在各類媒體中,身為閱聽大眾的一份子,怎麼能夠不小心應對?

註1:<媒體失效的年代(Geeks Bearing Gifts: Imagining New Futures for News)>作者賈維斯(Jeff Jarvis)所提出“A Postmortem for Journalism”的概念,他認為不僅學者、媒體以及相關的從業人員應該在網路以及各類行動裝置充斥的現代,應重新思索「媒體」在大眾心目中的感受與意義,對於新聞內容本身所具備的“告知(Inform)”功能也應更加重視。(原文出處

註2:後事實(Post-Truth)是2016年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所選出的年度字彙,它的定義是「情感與個人信念較客觀事實更能影響與論的狀況(Circumstances in which objective facts are less influential in shaping public opinion than appeals to emotion and personal belief)」;也就是指一般大眾讓「感覺凌駕理性」,寧可相信天邊的謠言,也不願意認可眼前證據的現象。

好文推薦

人工智慧是輔具,不是取代!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林建江,世新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本文授權轉載自2017年10月20日《台灣立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本報保留刪修權。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