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秉叡/支持台灣獨立音樂 海洋音樂季2.0重開機

▲2016海洋音樂季。(圖/Lee Chris/flicker)(https://flic.kr/p/MeSAnz)

▲2016海洋音樂季。(圖/Lee Chris/flicker)

每到夏天,許多樂迷朋友會到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簡稱的海祭)朝聖。海祭從2000年首次舉辦,當時的我,也是台北縣府團隊的一員,想起當年為了籌辦海祭,整個縣府團隊總動員,為了就是要讓這項活動成為北台灣的搖滾音樂盛事。而其中「海洋獨立音樂大賞」更在後來被不少獨立樂團視為最高搖滾殿堂,也因為當時主辦單位對原創音樂的支持,提供國內外獨立樂團揮灑創作的舞台,才得以孕育出無數才華橫溢的獨立樂團。

海祭最早是2000年由獨立音樂製作公司角頭音樂發起,活動主要催生者是角頭音樂老闆張四十三與當時台北縣政府新聞室主任廖志堅,希望效法伍茲塔克音樂節(The Woodstock Music and Art Fair),創造出屬於華語環境的音樂盛會。這一項搖滾界的指標性活動,卻在今年驚傳報名樂團組數創下近5年新低,比往年少了將近4成的報名樂團組數,令人感到非常詫異。回顧海祭舉辦的歷史,這個已經舉辦過16屆、今年邁入第17屆的活動,曾幾何時開始問題叢生。

▲海洋音樂季。(圖/吳秉叡立委辦公室提供)

▲2000年開始舉辦的海洋音樂季,台北縣府團隊總動員,要讓海洋音樂季'成為北台灣搖滾音樂盛事。(圖/吳秉叡立委辦公室提供)

當年的海洋音樂祭,除了有主舞台給入圍前十名的參賽樂團比賽表演外,在場地外圍也有設置小舞台,讓沒有入圍前十名、但也非常優秀的樂團們有表演空間。早期海祭為了鼓勵更多獨立創作樂團,只要樂團報名希望能在小舞台表演,主辦單位都會盡力協助配合,所有愛音樂的人都能有表演空間,因此就算沒有名次,這些知名度不高的樂團也很珍惜海洋音樂季的演出機會。

台北縣(新北市)政府原本應該基於協助角色,後來卻因為出錢補助活動經費之故,角色轉化變成為海洋音樂祭背後的主導者,在場地、貢寮鄉公所、攤商等各方面需要人出面協調的狀況下,政府部門介入枝節過多,設下許多框架、缺乏彈性,甚至商業氣息濃厚,這讓樂團們覺得參加海洋音樂祭越來越不酷,樂團不願成為做球給政府活動的幫襯,參與這場音樂盛會的興致自然不如以往熱烈。

樂團成員追求的是熱血、衝勁與顛覆傳統,當政府把海洋音樂祭的獨立音樂創作舞台,當成一般的工程標案,便產生數字迷思,活動主要目標是衝出每年參與人次達到新高,或希望達成最強卡司等,每年需要的當紅偶像越來越多,名氣尚未打響的獨立創作樂團反而被壓縮舞台空間,完全背棄當年海洋音樂祭草創的精神。

如今,政府單位甚至連演出卡司或節目流程都會干涉,也出現過還在小舞台上演出的樂團尚未表演完畢就被強迫斷電結束表演的狀況,樂團們感覺到行政官員並不愛音樂,更多時候只是為了商業招商、吸引人氣。可惜的是,海祭辦了近17年,卻逐漸失去原本的味道,原先閃亮的招牌黯然褪色。

▲海洋音樂季。(圖/吳秉叡立委辦公室提供)

▲政府應站在協助者角度,才能讓海洋音樂季2.0重開機。(圖/吳秉叡立委辦公室提供)

工程標案跟藝術音樂節是不一樣的概念,當連第一天的便當該給哪個廠商、晚餐該給誰都被規定進去,獨立音樂節變成做球給政府的活動,對樂團而言就「不好玩了」。而若當地業者沒有賺到錢,也會施壓給政府,成為一種商業導向的惡性循環,真心愛獨立創作音樂的樂團成員對這樣子的狀態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對海祭的熱情因此退燒。

獨立音樂節並非不能與商業取得平衡,以英國1970年開始創辦的Glastonbury Festival為例,當樂眾對活動主辦單位有信心,願意信任主辦方的音樂水準與眼光,甚至會願意在今年活動剛結束,就自願購買明年度的預售票。主辦單位辦活動的品質與審定表演樂團的標準受到民眾信任,並不只是以偶像為主,也重視音樂的多元性和獨創性,才有可能達到這樣子的高度。

如果台灣要吸引外國樂團進駐表演,必須孕育出一個重視音樂、愛音樂的環境,不只以商業為導向,提供獨立樂團表演的舞台,才能看到更多元化的音樂面貌。政府的角色也應該站在協助者的角度,而非主導者的思維強行介入音樂活動,才能讓海洋音樂季重新活起來,讓海洋音樂季2.0重開機。

好文推蔫

吳秉叡/改革失速的年金 年金改革對象是制度

吳秉叡/新北交通問題多,應保障市民行的安全

吳秉叡/期待國際級新莊棒球場,找回熱血野球魂

吳秉叡/改善汐止交通壅塞 還我樟樹灣站

 ●吳秉叡,現任立委,政大法律所碩士。曾任法官、臺北縣長蘇貞昌的機要秘書,從台北縣到新北市,在地基層服務20年。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