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任/排隊吃一蘭 是跟風還是犯傻?

▲▼ 一蘭拉麵。(圖/記者季相儒攝)

▲台北的一蘭拉麵才剛開幕不久,就已創下其海外門市連續排隊的新紀錄。(圖/記者季相儒攝)

一蘭拉麵在台灣登陸後話題不斷,先是直購6,000元伴手禮可免排隊入座引發熱議;後有一碗58元的白飯引起抨擊(附帶一說,香港一蘭的白飯一碗22元港幣比台灣還貴)。許多人在網路上揚言抵制,可實際情況是:台北一蘭已經創下一蘭拉麵海外門市連續排隊的新紀錄(240小時,超過香港的169個小時)。

對於台灣一蘭排隊破紀錄一事,網友自然又是砲聲隆隆,主要的批評不外乎是這些人愛跟風跟犯傻,或感嘆台灣人的時間不值錢,才願意花大把時間去排隊。另也有一些人說搶著排隊吃拉麵是因為「潮」,因為可以向人炫耀。

但在我看來,去一蘭拉麵排隊的人並不傻,只是跟不去排隊的人有不同的思考決策邏輯。對於選擇去排隊的人來說,看重的不是拉麵本身多好吃,而是整個吃拉麵過程的體驗與感受。

對這群人來說,排很久的隊吃拉麵這件事,比吃到拉麵還重要,因為排隊超過非比尋常久的時間才能吃到一碗拉麵的奇特性,在日常生活裡十分罕見,更是難得的體驗。這些願意花時間排隊搶先吃一蘭拉麵的人,未必都是窮到沒辦法飛到日本或香港吃免排隊的,也未必閒到時間一大把只能拿去排隊。而是因為一蘭在台灣展店創造了一個獨特的「非日常氛圍」,讓人可以堂而皇之的做些平常不會做的事,將尋常的空間轉變為非日常的特殊空間,讓自己成為創造歷史的一部分。

或許有些人對於上述不以為然,那是因為覺得吃的關鍵在於吃。當物質享樂逐漸氾濫的時代,有些人追逐的不是擁有,而是獨特的體驗。這份獨特的體驗未必能被外人所理解,但懂的人就懂,而且這將成為某種默契,存在於自己的次群體之中。

花了好幾個小時排隊吃一蘭拉麵,日後當它大量展店,可能就不會再有這般「榮景」,也會讓吃拉麵變得稀鬆平常。一般人(如我)也許覺得這不是很好嗎?但對於追求特殊與非日常體驗的人來說,那就沒意思了。「不是非得花時間排隊才能買到的東西我才不要!」對這些人來說,購買本身的滿足感,還包含了買到之前的漫長等待。

我和社會輿論的看法不同。這種花時間搶快、嘗鮮者所購買的,並非產品或服務本身,而是整個花時間排隊體驗吃一蘭拉麵的過程,甚至是試圖讓自己成為這些品牌或產品歷史的一部分。這些漫長的等待,日後回憶起來還可以讓自己笑說當年。這種獨一無二的非日常事件所造就的「稀罕體驗」,我認為才是漏夜排隊搶購的深層心理。因為人的大腦,對於享受過獨特體驗後所釋放的愉悅感受,是花大錢都未必能買到的。

一蘭拉麵開幕 粉絲半夜2點頭香 就連邰智源也來朝聖。(圖/記者黃士原攝)

▲一蘭拉麵開幕當天,就連藝人邰智源也前來排隊朝聖。(圖/記者黃士原攝)

話說回來,雖然促銷特價或免費贈品也能引發排隊熱潮,但在不打折且新開店的情況下還能讓人瘋狂排隊,不也是人家的品牌形象十分成功才有辦法做到的嗎?就像總有「蘋果迷」漏夜排隊搶買最新款手機,或是每年動漫展前十幾天就有人在會場前排隊等。這些人所追求的,是「稀缺性」所造成的體驗愉悅,而非產品本身。

有一次我看日本某綜藝節目,採訪正在排隊一家要等4小時才能吃到的名店顧客。這個顧客說,一邊排隊一邊想像,因為排到飢餓然後吃到美食的滿足感,可以讓食物的美味更加倍。想想,他說的也很有道理。從體驗消費的角度來看,未來是靠販售獨特體驗給消費者以創造經濟效益的時代,光是會製造或銷售產品、光是強調產品的功能甚至價值,已經不再能滿足渴望獨特體驗的消費者。

如果沒有強制要求顧客在店門前排隊,而是貼心發放號碼牌,顧客可能會因為到處閒晃後餓了而先買其他食物果腹,等到輪到自己時,吃起來也絕對沒有因為一直等,且專心想著食物後終於吃到來得美味。

如果我們把去餐廳用餐的焦點,不只放在食物上桌後的品嘗,而是從起心動念那一刻就開始,那麼漫長的等待所創造的飢餓感和對食物的欲望,肯定能讓原本就美味的食物更加美味(就算不美味也會說服自己相信那是美味的,否則無法平衡自己竟花了那麼長的時間排隊)!

這就好像要讓一個吃遍山珍海味的皇帝覺得食物好吃,不是端出更厲害的食物,而是先餓他個3天,再給他尋常的白米飯與小菜。尤其在這個什麼美食都能輕易到手的年代,也許先被迫排上好幾個小時的隊所造成的心理飢餓,才是讓真正讓食物變得美味,也是讓許多老饕樂此不疲花時間排隊的原因。

好文推薦

王乾任/瞧不起滷肉飯,別說你懂大數據

王乾任/如果你家房子「被古蹟」了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王乾任,職業作家,專事時事評論寫作,主持部落格「敦南新生活」同時,也是讀思寫文字溝通表達力專業講師。以上為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