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弋丰/戰科系?沒路用不過是龜笑鱉無尾

台大,校園,大學生(Photo by 羅生黃/Fliclr)https://flic.kr/p/v2e5EE

▲某會計系學生在社群網站表示,歷史系是毫無前途的失業科系,引發網友論戰。(Photo by 羅生黃/Fliclr/示意圖非當事人)

台灣社會或許真的很喜歡「階級鬥爭」,這邊指的,不是馬列主義裡所謂的資本階級與勞動階級的鬥爭,而是把指考或聯考成績,當成論資排輩的參考點。學校與學校分階級、系與系之間分階級,國立大學瞧不起私立大學,理工科與文科之間的「理工大戰文組」,甚至連文組裡頭都要分個高下。譬如最近就發生同所大學的會計系挑戰歷史系,質問讀歷史有什麼用?還認為歷史系的學生肯定會被維基百科所取代。

這位自稱會計系的學生,顯然搞錯了一件事,那就是維基百科也好、搜尋引擎也罷,並不會取代歷史系畢業的,或非歷史系畢但歷史研究者(如中研院士黃一農教授,原為物理系畢業)的工作,反而這些科技只會讓他們的工作更有效率。

以前要在圖書館翻找3天還不知道在哪的資料,線上搜尋3小時就能找到頭緒,還能把更多時間專注在歷史研究上。過去得耗費十幾年的歷史研究,現在可以更快產生、更立即對社會產生影響,或更快因應需求做出研究,使歷史研究的價值在未來更被凸顯。

當前蓬勃發展的金融科技,也不會完全取代會計的工作,因為會計師事務所的高階合夥人透過金融科技,可以更有效率的服務更多客戶、賺更多的錢。只不過這個更有效率的過程,可能不再需要雇用菜鳥新手,斷了以前菜鳥進入事務所後拚死努力往上爬,最終成為合夥人的生涯規畫,不過,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當然,這位會計系的學生有此質疑,是因為他不曉得何謂歷史研究,以為歷史只是背背年份,只要維基百科看一看就好了。在此就不談歷史研究對人文、思想等形而上的貢獻,畢竟質問者只在乎務實的貢獻。那麼,就先從務實層面最高層級的國家戰略思維說起。

歷史,文化(圖/視覺中國CFP)

▲歷史能讓我們很快了解目前所遭遇的事件,會連帶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圖/視覺中國CFP/示意圖)

美國知名的蘭德智庫(RAND Corporation),先前發表《後工業時代的國力衡量》報告,幫美國提出未來前途發展的建議,並探討經濟創新、軍事力與霸權間的關係。其理論基礎,就是來自義大利的熱那亞、威尼斯,以及葡萄牙、荷蘭、英國、美國的總和歷史研究。

歷史研究對於國家發展策略有沒有用?或許質問者還是覺得沒用,因為他可能覺得國家興亡那是政治人物的事,他只關心工作與事業。那麼,就來談生意吧!就來聽聽生意人怎麼說。萬豪國際集團前總裁艾德.富勒(Ed Fuller),夠不夠具代表性?

把歷史等人文學科當成一無是處,也不是台灣學生特有的問題,美國學生也有這樣的懷疑。2015年《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大學生愈來愈不愛唸人文學科,全國只剩7%的大學生還念人文學科,是1970年的一半。艾德.富勒見到這樣的報導,覺得這是學生不重視歷史(人文學科之一)的表現,立即在《富比世》上撰文,高聲疾呼歷史非常重要。

文章一開始,他引用西班牙裔美國哲學家喬治.桑塔亞那(George Santayana)的名言:「忘記過去者,註定重蹈覆轍。」艾德提到,認清歷史事件及其後果的能力,是努力進行任何事能否成功的先決條件。歷史知識能讓我們在許多時候,能很快了解目前所遇事件會連帶產生什麼樣的後果。艾德在文末則引用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 S. Truman)的名言:「世界上唯一的新鮮事,就是你不知道的歷史。」言下之意,就是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上都曾發生過類似事件(會以為是新鮮事,但那只是因為沒研究歷史所以才不知道而已),只要了解歷史,從一件事的發端就能預見接下來的發展,這在商業上,顯然是極為重要的能力。

艾得更強調,歷史知識也讓人了解一個地區的社會情況,諸如宗教、社會運動等,進而了解人類的動機,他們相信什麼與為何如此相信。這對跨國企業在當地經商,顯然也有極大的幫助。要是缺乏歷史常識,一家企業很可能會犯下這樣的錯誤:派個英國人去管愛爾蘭分部、派個巴基斯坦人去管印度分部,或派個日本人去管韓國分部。(好笑嗎?很多美國企業可是真的會這麼幹......)

歷史知識能決定企業商業決策的勝負。或許質問者還是覺得歷史不重要,他看的可能只有最直接的金錢,那不妨就只來談錢。就在這週,我得知一個好消息,一位歷史系畢業的優秀作家,經紀人為她談妥了一筆價值數百萬元的版權交易,反觀台灣的會計系畢業生常在網路上抱怨起薪偏低不到3萬,若以這樣的起薪來算,會計新鮮人恐怕得做10年才有百萬元收入。

談這些,不是要強調讀歷史系比較高尚,只是要打破拿科系論資排輩的愚蠢習俗。行行出狀元,尤其歷史的應用現在已經愈來愈廣,不僅智庫的政策研究需要,商業決策需要,連娛樂產業也需要,電影、電視劇集作品更愈來愈重視考據,就連遊戲例如《刺客教條》系列,都請來一組歷史專家擔任顧問。歷史本身當然很有用,但是,對個人來說,不是任何人唸了某個科系就一定有用,真正的重點,在於是否適才適所。

哈佛大學,美國,哈佛廣場(圖/視覺中國CFP)

▲現今許多美國學生也對就讀歷史等人文科系的未來發展有所懷疑。(圖/視覺中國CFP)

唸不唸歷史系,跟做歷史研究與歷史價值沒有絕對關係,例如前頭提過的黃一農,他是念物理出身,只因對歷史研究有興趣才轉攻歷史所;又如《槍砲病菌與鋼鐵》的作者賈德.戴蒙(Jared Mason Diamond),先是在哈佛攻讀人類學與歷史學得到文學士學位,之後卻轉攻膜生物物理及生理學博士,從「文科」變成了一個「三類組」,最後才又回頭研究環境史。黃一農與賈德的例子,都顯示成功的歷史研究者重點並非學歷,而是對歷史的熱情與求知欲。

相反的,若唸歷史系只是因為指考分數考得上,但卻一點興趣也沒有,4年只為混個學位、只挑分數最好拿的課程選修,永遠在及格邊緣過關,考過就忘光光,那麼當然唸了一點用處都沒有。

高等教育應該是讓學生追求喜愛的知識學問,而不是用來論資排輩,互相比較、歧視。很不幸,台灣長久以來皆為後者。社會上包括家長甚至學生本人,最愛在校系上比來比去,台大是比較了不起,還是政大高人一等?國立大學高私立大學一截、理工比文科了不起?商學院在文科中,又要跟其他人劃清界線……

家長逼迫學生按照這種論資排輩的方式來填志願,分數最高的全送進醫學系,卻讓許多有志於當醫師的學生只能望而興嘆;對會計沒興趣的進了會計系、對歷史沒興趣的硬擠進歷史系,各種語文學系擠進許多對該語文或對該國沒有興趣的學生,只因為他們考得上。這種愚蠢的狀況每年都在發生,而我們卻不當一回事,於是整個台灣都因人力資源錯置而陷入困境。

不要再比哪個系有用了!當整個台灣都變得沒用時,「龜笑鱉無尾」又有何意義?

好文推薦

藍弋丰/玻璃心們與鴉片戰爭

藍弋丰/同婚=少子=人口老化?邏輯數學有問題

藍弋丰/房思琪與拿破崙的埃及情人

藍弋丰/大哥是對的!大賽局下的習老二哲學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藍弋丰,台大醫學系畢業,現任科技新報數位內容行銷總監。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