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耳朵咻咻叫不停 竟是大腦動脈血管「接錯線」

▲台北榮總林重榮醫師。(圖/嚴云岑記者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24歲的詹先生10歲起右眼開始凸出至眼科檢查,查不出原因,大約一年前因劇烈頭痛、右眼不適、晚上睡覺耳朵咻咻叫不停至醫院就診,經磁振造影(MRI)檢查,發現腦血管內有異常,今年3月在台北榮總進行血管攝影檢查,確診為「動靜脈瘻管」,4月進行栓塞治療,術後至今恢復良好,頭痛、右眼不適及耳鳴狀況皆大有改善。

台北榮總放射線部林重榮醫師表示,腦部瘻管的發生率約為萬分之一,形成原因目前並不清楚,但依據文獻報導,可能和之前的頭部手術、拉皮、使用女性賀爾蒙、長期倒立,或是長期腹部用力有關。常常是經由健康檢查發現,其風險從最輕微的無症狀,到最嚴重的經年累月頭痛至腦溢血都有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詹先生治療前後大腦X光顯影差異。(圖/記者嚴云岑攝)

林重榮說,正常的腦循環是由動脈到微血管,再由微血管供應腦細胞養分,然後血液再回流到腦靜脈,最後到心臟再次循環。腦部瘻管則是腦動脈直接灌到腦靜脈,「就像腦部血管接錯線」,這樣的情形不僅腦細胞得不到養分,靜脈也不易承受高壓力的動脈血液而流通到耳朵、眼睛造成上述的症狀,更嚴重者靜脈管腔破裂形成腦出血。

大部分腦部瘻管患者會有跳動式的耳鳴,嚴重會影響到睡眠,有些病患則有眼部的症狀,例如紅腫、不能對焦、眼皮不自主地下垂等。病情較嚴重者會影響到腦循環,進而產生頭痛、記憶力減退、癲癇發作等。最嚴重則會造成腦部靜脈逆流,血管擴張,成為腦部的未爆彈,隨時都有可能破裂造成腦出血的風險。

▲台北榮總舉辦「血管攝影抓漏」記者會。(圖/記者嚴云岑攝)

林重榮提到,腦部瘻管共分5級,通常建議第3級以上或2B級才要處理,但還是要看靜脈竇通暢指數而定,若暢通度小於等於2,代表出血風險極高,應盡快接受治療。

目前常規電腦斷層、磁振造影、血管攝影或許可以偵測到病兆,但是未必能針對其嚴重度及腦出血的機率做正確的評估,唯有靠定量血管攝影才能準確估算腦血流淤積的程度,打造最適合的治療方法。林重榮提醒民眾,若同時出現耳朵與眼睛的症狀,罹病機率可高達70%以上,應儘早就醫檢查。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