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寵物雲

五毒小動物對環境有益 北市動物園推「特展」歡慶端午節!

▲「五毒動物」可以抑制昆蟲、老鼠等動物的數量、減少農作物災害損失、消滅病媒蚊,維持環境平衡,對生態環境有益處。(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許多傳統習俗是先民在農業社會中,搭配自然節氣所逐漸發展出來的重要活動,端午節正是其中的重大節日之一。在天氣慢慢變熱的農曆五月,同時也是許多小動物活耀的季節,台北市立動物園在端午節前推出應景的「五毒特展」,邀請大家近距離觀看「五毒動物」到底是哪些種類?

古人認為到了農曆5月,天氣開始變熱,又有梅雨形成瘴癘之氣,此時毒蛇、蜈蚣和蠍子等有毒動物開始變得相當活躍,因此必須採取一些方式來避毒與驅毒。民俗中的五毒動物是泛指毒蛇、蠍子、蟾蜍、蜈蚣和壁虎五種動物,但其實壁虎是沒有毒性的,因此另有一說是以蜘蛛取代壁虎成為五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次「五毒特展」展出的動物包括黑眶蟾蜍、少棘蜈蚣、龜殼花、帝王蠍、墨西哥膝頭捕鳥蛛和常被誤認為有毒的大壁虎(守宮),這些動物在食物鏈中都是屬於「中上層」的消費者。除了龜殼花主要以小型囓齒類如老鼠等為食外,其他都以小型無脊椎動物如昆蟲等為主食,因此在生態系統中,「五毒」動物不但可以抑制昆蟲、老鼠等動物的數量,還可以間接減少農作物災害損失,協助消滅病媒蚊,達到維持環境平衡的功能,對生態環境有益處。

此外,人類痛恨的「蚊蟲、白蟻、老鼠」帶來疫病,蛀蝕木製房舍傢俱,對人類的危害,其實遠比五毒動物的影響還更巨大。對於生活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傳統節慶的氣息卻逐漸淡去,只剩最讓大人小孩期待的連續假期了!動物園期盼大家能利用假期,參觀五毒特展,沾染節慶的氛圍、認識傳統的文化之美,看看這些「有毒的小動物」

【五毒動物小檔案】:
一、黑眶蟾蜍:蟾蜍俗稱「癩蛤蟆」,蟾蜍具有耳後腺和皮膚上有疣狀突起,受到刺激會分泌神經性毒素。

二、龜殼花:有毒,是臺灣最低海拔山區和平地最常見的蝮蛇科毒蛇,體長最大可達150公分,夜間活動,以小型哺乳動物、鳥類、蜥蜴和蛙類為食。

三、大壁虎:其實壁虎不具任何毒性,屬於夜行性,以節肢動物和小型爬蟲類為主食。大壁虎俗稱蛤蚧,牠是亞洲體型最大的壁虎,全長可達35公分,生活在樹林和住家附近,會發出響亮的叫聲,可能是身體鮮豔的顏色,讓人誤以為是有毒動物。

四、帝王蠍:屬於蛛形綱蠍目,具有4對步足,在後腹部最末一節為帶有毒刺的尾節,製造毒液,由毒針釋放毒液,是夜行性、肉食動物。帝王蠍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蠍子之一,全長約20-30公分,生活在非洲西部熱帶雨林底層和草原邊緣,夜間捕食其他節肢動物和小型兩棲爬蟲類。

五、墨西哥紅膝頭捕鳥蛛:具有4對步足,1對螯肢螯肢特化成毒牙,以昆蟲、其他蜘蛛、蜥蜴和鳥類為食。墨西哥紅膝頭捕鳥蛛,生活在墨西哥較乾燥的草原環境,體長5-8公分,身上長毛,地棲性蜘蛛,不會結網。

六、少棘蜈蚣(褐頭蜈蚣):屬於節肢動物門唇足綱蜈蚣目,每一體節有1對步足,頭部有一對觸角,身體第一體節的一對附肢特化為巨大鉤狀的顎肢,顎肢內具有毒腺,為夜行肉食動物,少棘蜈蚣在臺灣丘陵與草地分布很廣。

關鍵字: 端午節五毒動物園黑眶蟾蜍龜殼花大壁虎帝王蠍蜘蛛蜈蚣節慶農業社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熱門寵物影片

更多

追蹤寵物雲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