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弋丰/大哥是對的!大賽局下的習老二哲學

▲面對美國川普這位狂人,習近平過去就算失了裡子面子也堅持不退讓的態度,似乎有了極大轉變。(圖/路透社)

文/藍弋丰

繼「川習會」期間,美國總統川普下令以戰斧巡弋飛彈攻擊敘利亞政府軍軍事目標,習近平在會議中途「被告知」之後,4月13日,駐阿富汗美軍以正式名稱「巨型空爆彈」的「炸彈之母」,攻擊阿富汗境內的伊斯蘭國據點。過去「炸彈之母」研發試爆過後一直備而不用,如今川普拿出來大秀肌肉,意在恫嚇北韓。尤其川普更在「炸彈之母」轟炸過後再次強調:不論中國是否參與,都要解決北韓問題。

就在這個時刻,先前在南海與美國劍拔弩張的中國,卻異常的順從。中國在4月13日的聯合國安理會「敘利亞化武襲擊平民譴責案」中投下棄權票,偏向美國,引起國際注意;而在北韓問題上,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社論竟幫著美國警告北韓,指責北韓「硬闖如今走到臨界點」,更稱北京不會坐視,還說要讓北韓的問題了結,符合中國社會的集體願望。

當然,阿薩德政權遠在天邊,又是俄羅斯的小弟,並非中國自己的手下;然北韓成天惹事生非,中國忍耐已久。這兩個決策看似順應美國,其實未必不符合中國利益,但過去中國就算失了裡子,面子也堅持不退讓,如今的態度可說是有極大轉變,怪不得引起國際側目。中美的互相叫囂後又彼此配合,可說是西方大賽局思維,對上中國老二哲學的一場全新棋局。

在西方的歷史上,強權間彼此競合的公式可說是相當務實又單純,那就是最強的強權與次強的強權彼此成為假想敵,各自拉攏、扶持較弱小的盟友大大包圍對方、扯對方後腿。這樣的態勢,與我們年代最接近也最熟悉的,就是冷戰時代的美蘇對抗。但在歷史與戰略學界更津津樂道的,則是冷戰之前,長達近百年之久的英俄大賽局。

其實,這樣的賽局,並非自大賽局才開始,而是深植於歐洲歷史之中。每次賽局的轉變,都可看出對手的選擇完全以客觀實力形勢決定,不問過去友好、敵對與否,思想價值異同也通通可拋諸一邊。

16世紀初,歐洲的大局勢,是由領地遍及歐洲各地、坐鎮奧地利維也納的哈布斯堡王朝,對抗一路吞併巴爾幹半島、攻入匈牙利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雙方相互合縱連橫,鄂圖曼拉攏法國在哈布斯堡後方扯後腿,而哈布斯堡也拉攏鄂圖曼後方的波斯(今伊朗)找麻煩,這樣的對峙,持續長達約80年之久。

到了17世紀,因為火器科技的進步,以及鄂圖曼土耳其諸多內部因素,鄂圖曼土耳其不再是歐陸世界的強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轉捩點,就是1606年雙方簽下《吉托瓦—托洛克和約》。奧地利哈布斯堡一次繳納20萬金幣之後便不再年年納貢,而這象徵鄂圖曼土耳其已經式微,雖此後還有最後一次攻至維也納城下,但已是強弩之末。

沒了土耳其的威脅,歐洲國家開始自己「網內互打」。1618年起,馬上展開30年戰爭,也是歷史課本裡所謂的「宗教戰爭」,主要是天主教與新教間水火不容所引起的死鬥。但奇妙的是,兩個陣營的領導勢力,哈布斯堡信奉天主教,法國也信奉天主教,卻彼此打得不亦樂乎,這真的是場宗教戰爭嗎?

爾後,鄂圖曼土耳其逐漸退出歐陸舞台,繼之而起的第二強權,正是原本的「扯後腿夥伴」法國。第一強權與第二強權就是天然敵人,才不管對方也一樣信奉天主教,於是開啟了哈布斯堡與法國之間的大賽局。而這場賽局也持續了超過百年,直到1756年,突然發生了「外交革命」。

▲「外交革命」,是18世紀歐洲各大國間外交結盟政策大調整的歷史事件,導致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哈布斯堡與法國世紀纏鬥的結果,造成漁翁得利,普魯士與英國默默興起。為了對抗英國與普魯士的新興勢力,哈布斯堡與法國毫不顧忌過去的世紀敵對,立即轉頭彼此結為同盟,於是奧、法、俄3國簽訂《凡爾賽條約》攻守同盟,普魯士則與英國於倫敦締結《白廳條約》攻守同盟,兩陣營隨即陷入7年戰爭,戰火延燒到全世界。

普魯士在7年戰爭中單挑歐陸諸國的結果是國土大片成為廢墟,此後,普魯士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東山再起。歐陸兩強成為英、法對決,雙方的全球博弈也激發了美國獨立,然而,連續支應7年戰爭與美國「獨立戰爭」的財政負擔,終於壓垮法國,引爆「法國大革命」,並點燃稍後的「拿破崙戰爭」,燒遍歐洲的戰火,也讓歐洲秩序重新洗牌。

「拿破崙戰爭」之後的新秩序,英國成為世界首強,而次強則是原本一同對抗拿破崙的盟友俄國。英國開始在全球對俄國進行大圍堵,而俄國則想突破英國的大包圍網,雙方開始了持續百年的大賽局。這場全球大棋局從「克里米亞戰爭」開始,一路對峙到伊朗、阿富汗、西藏、中亞以及遠東,也涉入滿清末年的許多變化。

像是在第二次「英法聯軍」當中,英法聯軍才剛打破北京、火燒圓明園,緊接著卻是全力幫助滿清,平定當時以太平天國為首、遍及全國的各地民變。這個「髮夾彎」讓人看了「霧煞煞」,但只要了解英國最終戰略是防堵俄國,就能明白為何如此:當滿清惹毛英法,兩國聯手小小修理一番,然英國卻發現俄國趁人之危,不費一兵一卒即威脅滿清簽下《璦琿條約》,割讓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大片土地,造成大包圍俄國的大退步,英法當然回頭聯手支持滿清,以免包圍網進一步破洞。

英俄大賽局的終點是「日俄戰爭」。英國扶持的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把俄國打為二流國家,此時英國馬上改變目標,轉為對付當時的新興歐陸強權德國。為了大包圍德國,英國毫不在意百年來與俄國的恩怨,很快簽訂英俄同盟。至此,英國對德國的大包圍,一路走向兩次世界大戰。

這樣的大賽局競爭,也延續到美蘇冷戰,雙方各自拉攏陣營彼此對峙。當蘇聯最終不支垮台,美國也循英國前例,馬上把目標轉向老二國家,也就是中國。而蘇聯瓦解後的俄國,則成了大包圍中國的天然盟友。這項大包圍中國的基本國策,被賓拉登恐攻暫時打斷,直到賓拉登伏法,又立即回到正軌,高舉「亞太再平衡」。

而中國的對應方式,一如過去歷史上所有身陷大包圍賽局的國家,試圖硬碰硬突破包圍網:像是在釣魚台挑戰日本、在琉球鼓動獨立運動、在南海填海造島、開遼寧艦繞行台灣,並試圖往緬甸、中亞突破。

但這是否正中美國下懷?英俄大賽局的最後,英國並沒有直接打敗俄國,而是因為俄國想在中國東北突破,一頭撞上英國扶持的日本,而遭擊敗淪為二流國家;美蘇冷戰的最後,美國也沒有直接與蘇聯開戰,而是蘇聯想自阿富汗向南突破,美國藉機扶持反抗軍,讓阿富汗成為泥淖,拖垮了蘇聯。

▲中國海警船日前又駛入「釣魚台12海浬」巡航挑釁日方,而日方亦派出海上保安廳阻撓較勁。(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中國若也抱持傳統遭大包圍國家的反包圍思維,以西方的硬碰硬方式,最終恐怕只有重複過去帝俄、蘇聯的下場。但如果中國不要跳進這個賽局中呢?

在中國的歷史上,演化出與西方截然不同的選擇邏輯,那就是與其不自量力爭霸滅亡,不如「投降輸一半」,以後還可趁機再起。勾踐千方百計討吳王歡心,連大便都嘗,爭取生聚教訓的時間;劉邦進漢中,先把棧道給燒了,之後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的兒子朱棣,則在遭受懷疑時先裝瘋賣傻,爭取時間強化實力,再趁人不備起兵。

習近平的最新反應,顯現出進入信仰以力服人的川普時代,中國調整了應對方式,從四處尋求突破、測試底線,改為溫順的老二哲學。也因此身為最容易遭猜忌的老二,永遠得大喊:「大哥是對的!」把不聽話的北韓小老弟棄之不顧也在所不惜。即使如此,美國仍會將中國視為主要假想敵,但假想敵不是真正交戰敵人,只要中國別試圖打破牢籠,美國也不希望挑起真正的戰火。習近平的中國,將在韜光養晦下,尋求機會。

過去人類已經重複兩次不幸的循環:經過百年賽局後,當賽局洗牌,隨即導致連續兩場毀滅性大戰爭,第一次是哈布斯堡與法國之間的百年大賽局,在「外交革命」後,接連打了「七年戰爭」、「拿破崙戰爭」;第二次是英俄百年賽局結束後,接連打了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許多人曾擔心,美蘇冷戰結束後會不會引發第三次、第四次世界大戰?當習近平改以陰柔的老二哲學對應川普以剛克剛的全球霸權,賽局便產生前所未有的變化。這不僅將改變北韓的命運,或許,也將改寫人類的歷史宿命。

好文推薦

藍弋丰/年輕人該學習黃花崗精神?先複習歷史吧!

藍弋丰/羅根不只在電影裡,也在台灣

藍弋丰/放生=買贖罪?

藍弋丰/認清吧!勤,只會更拙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藍弋丰,台大醫學系畢業,現任科技新報數位內容行銷總監。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