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桃園外配融入台灣本土  清明習俗做「玫瑰花草仔粿」

▲桃園外配清明做「玫瑰花草仔粿」。(圖/記者楊淑媛攝)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

臺灣人清明掃墓過節的傳統習俗,都要用俗稱的「草仔粿」拜拜後分食。嫁到臺灣多年的多位外配,於清明節前夕大家一起做「草仔粿」。教做「草仔粿」的印配玉琴姐,特地以從印尼帶來的「玫瑰花印模」,做成一個個、玫瑰型狀的「草仔粿」,與臺灣人傳統在「草仔粿」面用龜印或桃印模印上的粿樣,大不相同!

住在桃園市中壢區華勛社區的印配陳玉琴,居住在桃園已35年,臺灣早已是她的故鄉。陳玉琴熱衷學習,早年不只和眷村媽媽,一起學做包子鏝頭、中國各省料理,同時也會教眷村媽媽做印尼料理。

陳玉琴說,「草仔粿」是臺灣人在清明掃墓要用的拜拜供品之一。因此,她在清明節前夕,採集自己種的鼠麴草,洗淨後用果汁機打碎,再和糯米粉,在來米粉依比例調和後,並以自已獨創的方式,再加入蒸軟後打成泥的馬鈴薯泥以及搗過研磨後的細黑糖。

▲將圓粿糰壓放在內凹的「玫瑰花印模」內,包入黑芝蔴泥的餡料。▼經過炊蒸好的「玫瑰花草仔粿」。(圖/記者楊淑媛攝

該些原料一起調和後,不斷用手搓揉成粿糰,再以手捏成直徑約4公分的長條,用手把長條每隔5公分左右切段,於每小段揉成圓粿糰,將圓粿糰壓放在內凹的「玫瑰花印模」內,包入黑芝蔴泥的餡料,包好後,再由印模拿出一朵朵的「玫瑰花草仔粿」、經過炊蒸即可食用。

陳玉琴在家做「玫瑰花草仔粿」,陸配牛春茹、袁中美以及越配馮玉英,還有陳玉琴的鄰居媽媽們,都一起來學,對於來到臺灣,生活習俗雖不同,但能彼此融入,增進情誼相當開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