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興/拒絕醫療勒索 讓自己有尊嚴的謝幕

▲醫療勒索無非是讓重病患者「被要脅」著活命。(Photo by jimulder1109/Flickr/示意圖)

文/葉家興

最近台灣有本新書名為《情緒勒索》,甫出版一個月銷售即超越3萬冊。在網路媒體當道、紙本書籍市場漸失的當下,《情緒勒索》的熱賣,顯示書中所述呼應了許多人的內心話。

同樣的,知名作家瓊瑤最近在Facebook上寫了篇長文,交代臨終時不要搶救,她要尊嚴的離開人世。這篇發文也引發不少共鳴,獲得大量網友點讚與轉發。

無關的兩件事卻不禁讓人想起香港近期的兩本新書:《香港好走:怎照顧?》及《香港好走:有選擇?》。獨立記者陳曉蕾在書中描述,許多香港病人臨終時所面臨的選擇貌似很多,但其實很多時候,病人並沒有不被「醫療勒索」的選擇權。

何以謂之「醫療勒索」(Medical Blackmail)?其實就像情緒勒索般,勒索者並非陌生的惡人,而是在親子、夫妻、職場、朋友等關係當中與我們熟識的人,他們透過要求、威脅、施壓、沈默等方式,讓我們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罪惡感、恐懼感、喪失自尊……在此過程當中,被勒索者自我消耗殆盡,但勒索者卻仍振振有詞的以為:「這是為你好!」

對於臨終病人來說,在生命將盡時,侵入性的急救措施雖然能維持生命系統,但卻非常打擊心理尊嚴。與其說人是活著,不如說是「被活著」。類似這種違反病人意願的「延命醫療」,其實就像是種「醫療勒索」。正如兩位日本醫師宮本顯二﹑宮本禮子在《不在病床上說再見》書中描述,他們在歐美很少見到長年臥病在床的老人,但在亞洲國家,卻常見到意識不清﹑不能言語﹑臥病在床﹑包著尿布,甚至被綁住手腳、從鼻胃管灌入營養品的病人。用這種模樣來做人生的謝幕,幾乎沒有醫界人士願意看見。

瓊瑤在許多華人讀者心中,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愛情小說寫手。但她突然丟出這麼「人間煙火」的文章,就是不想成為「醫療勒索」的受害者。她在雜誌裡看到報導,台灣2019年即將實施的《病人自主權利法》非常符合自己對於臨終尊嚴的期待,因此她選擇以公開的方式明志,希望子女不必害怕背上「不孝」的罪名,堅持在醫院「加工治療」,而讓她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在台灣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陸雲,曾眼眶泛紅的描述父親臨終前的折磨:「父親糖尿病多年,73歲中風,失明、插鼻胃管……有天深夜,他憤怒的拔掉鼻胃管,大家趕緊找來救護車送醫,在急診處,我用力按住父親的手,讓醫師把鼻胃管接回去……」「父親是注重榮耀的軍人,當下看到他憤怒的眼神,我就後悔了……」(陳玉華,預約我的美好告別,《今週刊》第1015期,第98-108頁

▲知名作家瓊瑤日前在臉書對兒子、媳婦表示,無論生了什麼重病都拒絕任何大手術、插管與急救。

現代醫療在人類對抗疾病的戰場上功勳卓著,但過度醫療在延長生命的同時,更增加許多不必要,甚至無法忍受的痛苦。醫生以救人為職志本是無可厚非,但有些治療手段變成為了維持生命而維持生命,卻不管療法有效與否,更不管生命的品質。醫學分科化提高了醫療手段的專業度,但在許多病例中卻出現了本末倒置的現象。例如醫治器官已超越了醫治人,而生命長度取代生命品質成為醫療成果的指標。

2016年底,84歲的台灣知名資深媒體人傅達仁也上書蔡英文總統,盼台灣通過安樂死法案。他在上書文中直言,願「以身為例」,當台灣安樂死合法首例。

無獨有偶,高齡91歲的日本知名電視劇《阿信》的劇作家橋田壽賀,也在同年投稿給知名月刊《文藝春秋》,提到自己想要安樂死。但因為日本沒有相關法律,所以她表示如果未來出現腦退化症狀,就會立刻前往瑞士踏上安樂之路。

安樂死涉及爭議太大,深受傳統文明影響的亞洲,或許不太可能有明顯的推動者。不過,從爭議較小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以及早在2000年通過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出發,或許是醫病雙贏的第一步。

根據官方統計,《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通過當年,在健保卡上註記拒絕心肺復甦術(Do not resuscitate,簡稱DNR)的人數僅1萬人。但近5年來每年都增加4~5萬人,到了2015年底累積人數更到了26萬人。其中,女性註記意願遠高於男性(分別為17.5萬人與8.5萬人),而大都會的註記率也明顯較偏遠地區為高。這些數字顯示台灣在推動生死教育的成就,拒絕「醫療勒索」成了許多人的共同心聲。

▲捨棄加工治療,除了讓病患能更有尊嚴的離開,也能降低不必要的醫療開銷。(圖/達志/示意圖)

在類似全民健保所主導的第三人付費醫療服務體系中,當事人可能沒有太多誘因要降低醫療服務的成本;但若政府為了節省成本而限制醫療服務,又會顯得太冷血。因此即使目的是為了降低醫療支出,但解套的關鍵,還是在於讓更多病人了解健康生活型態的重要,以及過度醫療僅是延長自己的痛苦,並且讓病人自覺性的降低不必要的醫療。

《病人自主權利法》讓臨終尊嚴跨出一大步。然而統計數據顯示,台灣加護病床密度世界第一;長期依賴呼吸器的人均數是美國的5.8倍;人口只有美國的1/13,但每年使用葉克膜的案例竟高達美國的1/2。種種數字都顯示,政府在提升臨終生命品質與尊嚴的觀念推動上,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好文推薦

葉家興/貴者愈貴、賤者愈賤,台灣如何UP?

葉家興/蓄勢待發的中國獨角獸

葉家興/誰最應該「新南向」?

葉家興/1729,台灣人口負債之始

葉家興/當日沖銷降稅:殺雞取卵之舉!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葉家興,在香港吐露港灣生活與任教的台灣客家人,出生在《冬冬的假期》電影裡的小鎮苗栗銅鑼,台大電機系學士、經濟所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精算、風險管理與保險博士。1996年離台前在金門太武山麓服役兩年。譯有《經濟學與社會的對話》、《世代風暴》、《助人為獲利之本》、《當經濟指標統治我們》等。著有《理財與保險--迷思與反思》、《陸生元年》、《未來事件交易簿》。以上為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