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竹美館古琴樂器特展 再現「萬壑松」風華

▲13床古琴與傳統琴,及40餘件民族樂器,森然羅列別開生面。

新竹振道記者林彥斌/新竹報導

新竹市美術館即日起展出「從台灣的第一床古琴談起〜林占梅、單志淵 古琴樂器製作特展」,13床古琴與傳統琴,及40餘件民族樂器,森然羅列別開生面,林占梅的「萬壑松」古琴,1:1比例複製,文化瑰麗風華再現,另外還有專題講座、親子活動及音樂會等,展期至3月26日止,開幕式訂於25日(六)上午10時舉行,歡迎藝文同好踴躍前來欣賞。

新竹市文化局表示,台灣第一位擁有古琴的竹塹先賢林占梅先生,與運用現代最新科技製作古琴的單志淵老師,在美術館的古蹟建築中展開精采對話,由「古琴」串聯的傳統與現代,共分為四區展出,一樓展出單志淵老師與林占梅先生的個人簡介,及單志淵老師歷年來專利發明及創作的經典樂器;二樓展出單老師所製專利古琴與12床傳統古琴,及林占梅「萬壑松」依比例複製的唐琴。

新竹市文化局表示,林占梅先生珍藏的「萬壑松」古琴,是台灣歷史有紀錄的第一把古琴,2008年單志淵老師以1:1比例複製,二代古琴文化瑰寶一展風華,另外還有林占梅先生的詩品與相關史料供人查閱,單志淵老師的古琴樂器共鳴音箱專利發明,也首次在美術館公開發表。

林占梅的玄孫林事樵校長表示,高祖父林占梅先生是一位對台灣非常有貢獻的新竹先賢,生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卒於同治七年(1868年),一生急公好義、淡泊名利、忠肝義膽,毀家紓難,保鄉衛民,精神頗受民間歌功頌德;而占梅先生也是一位風雅成性,能書、能畫、擅琴,尤精於琴詩相濟,一邊撫琴一邊吟詩,因好鳴琴,愛琴成痴,藏有古琴數張,是一位多才多藝,允文允武的傳奇人物。

林事樵表示,先祖林占梅《潛園琴餘草》約有詩一千九百餘首,其中以詠琴為主的詩篇頗多,足見彈琴已融合在他的園林生活中,「萬壑松」古琴(由私人蒐藏)是台灣現存最遠古絕無僅有的一床古琴,距今已有1260年的琴齡,是台灣歷史有紀錄的第一把古琴,亦是罕見稀世文化瑰寶。

今年已屆60歲的單志淵老師表示,自幼受到父親的熏陶,而喜愛江南絲竹;1980年起學習漢式木作,繼而因志趣沈醉於中國樂器製作,舉凡古琴、古箏、揚琴、二胡、琵琶等皆能精通深入,在中國樂器製作上深獲專家考驗及讚賞,榮獲多項專利及優等獎項,因緣於唐朝風格傢俱製造淵源,有感於木材紋理及對聲音特殊的感動,投身樂器製作已逾30載,從一開始對樂器外型的追求,再求聲音美學的定義,從樂器製作的入門,漸轉心境,形成對製作的造物使命,以完美的發聲條件,使聲音經由美的追求,物化成藝術的天堂。

1986年單志淵踏進製琴的行業,掌握製作技術後,也開始承接樂器的維修,在拆解、嘗試修理過程中,發掘整理出中國各家製琴的優缺點,使得自己的技藝更加精進;1993年與成大資工系副教授蘇文鈺結識,開始以科學方法製作傳統樂器,顛覆以往樂器的製作過程,藉由實驗製作量測製具和相關設備,也透過電腦軟體、聲音檢測的儀器,將樂器的音色標準化、邏輯化,並且靠物理、力學的基礎修理樂器,如更換零件時,改變樂器的發聲角度,使樂器各部位搭配適宜,有時還能神奇的將維修的樂器升級。

10多年來單志淵在校園中傳道、授業,解惑也變得真實又神聖,以求真、求善、求美的態度,製作全新領域的專利產品,在過程中,連結的是校園及年輕人的心,也啓動了學習者的創作與發明動力,為產學合作建立最具體的成效,以此為終身之職志。

25日 (六)上午10時開幕式中,專題講座邀請武麗芳博士主講「林占梅與他的古琴」,並由竹社30位學員吟唱占梅先生〈閒中自述〉、〈攜琴〉、〈良宵〉等詩品開場;3月4日(六)下午2時30分邀請資深斫琴家孫于涵老師「古琴之美」專題講座;3月18日(六)下午及3月25日(六)晚上分別有親子活動及音樂會,歡迎有興趣民眾踴躍參加。詳情請洽1999市民服務專線或撥打03-5332841文化局專線查詢。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