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強力五國」MITI-V 預測會是「下一個中國」

國際中心/台北報導

「世界工廠」中國的生產成本越來越高,低技術與勞力密集製造業被擠出。根據香港德勤對行業CEO的調查,在接下來的五年中,馬來西亞、印度,泰國,印尼和越南或將取代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這「強力五國」如按其國家英文名稱首個字母排列,即成為MITI-V。

據稱,中國製造業成本現在只比美國低4%,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年均製造業工資自2010年以來增長了80%。有鑑於此,中國政府不得不投資數十億美元,進軍更高價值的製造業。

報告指出,在前十強方面,位於亞太區的五個國家(中國、日本、韓國、台灣和印度)有望在 2020 年前都佔有一席之地,歐洲方面只有德國和英國可以擠入,其中德國可以穩居第三名。至於,美國有望在 2020 年之前取代中國重返第一名,原因是美國持續提高它的製造業競爭力,從 2010 年的第四名上升到 2013 年的第三名,而在今年的研究中,它又升至第二名。

報告指出,「強力五國」將成為低成本製造業的最大經濟體,生產勞動密集型商品型產品,如服裝,玩具,紡織品和基本消費電子產品等。

根據分析,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6.9%,創20多年以來的新低,而經濟放緩有可能進一步持續,預計2016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6.3%,2017年至6%。經濟增長率低的原因之一是不斷下滑的製造業活動。工業附加值在2007年增長了14.9%,達到其峰值,而在2014年已減少了一半以上,降至6.9%。

報告指出,由於需求下降引起工業活動不斷下滑,進而導致工廠產能過剩。中國汽車行業目前產能利用率,從2009年的100%下降至70%。製造業占GDP的比重已經從2007年的41%下降到2014年的36%,其中大部分轉向了服務業。

調查顯示,製造商不僅擔心經濟增長的持續衰退和製造業增值服務,還擔心勞動力成本。自2005年以來的10年期間,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了5倍,比1995年漲了15倍。由於擔心勞動力成本上升,使得中國與發達經濟體之間的成本套利下降,一些發達經濟體的企業已經把他們的生產轉移到成本較低的國家或搬回自己國家。

至於人口老齡化是計畫在中國投資的製造商擔心的另一個問題。在過去的20年內,勞動力人口(15歲-64歲年齡段)的年增長率第一次轉為負數。到2030年,年輕人口(即15歲-39歲的群體)所占的比例將有可能從2013年的38%下降到28%18。

相對於中國的情況,東南亞的「強力五國」將可能成為「下一個中國」。報告說,對全球製造商而言,強力五國代表的其他優勢包括:(1)3至10年免稅期的大量稅收優惠;(2)免稅或降低進口關稅;以及(3)降低在以出口為導向的生產中所用的資本貨物和原材料的關稅。由於製造業已經對強力五國中各國的整體GDP做出了顯著貢獻,這個新興集群非常有可能替代中國和正面臨解散的金磚四國(中國曾經是其中的一員)。

報告也分析,中國勞動力成本未來上升的時間和程度,將推動全球製造商尋求強力五國的解決方案的速度。這種轉變也將取決於強力五國在何種程度上能夠充分利用其勞動力的天賦和生產力,投資於所需的基礎設施,並制訂積極的監管政策,以支援製造業發展。(本文圖表均翻攝自德勤報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