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聰/趕走Uber,台灣的交通然後呢?

2017年02月13日 01:25

▲台灣是Uber宣布自2017年2月10日起暫停在台灣的服務。

文/李克聰

來台4年多的Uber,因沒能符合交通部的納管、納保及納稅的三大原則,曾被強力取締罰款但仍未改善,於是立法院在2016年底修正《公路法》,重罰Uber公司2,500萬元。此外,公路總局也在農曆年假後的首個上班日,開出11張處分書,總計開罰2億3,100萬元並勒令歇業。於是Uber只好宣布自2017年2月10日起暫停在台灣的服務。

這件事不禁讓人思考,我們的整體交通政策究竟為何?此外,Uber退出對於台灣短、中、長期的交通影響為何?有沒有完整且前瞻可行的做為與替代方案?針對上述這些,交通部均應審慎評估,並做一個完整的說明。

首先,因應全世界的交通趨勢,節能減碳的綠色運輸是無容置疑的,而且不該因政黨的輪替執政而改變。綠色運輸有環保、智慧、人本及安全等四大特色,可兼顧改善交通效率及安全,而且具備永續性。具體而言,綠色運輸就是在「交通效率」上全力發展資源共享,以減少車輛的過度持有,並全力發展公共運輸以抑制私人運具的過度使用,達到交通減量減少塞車的目的。在「交通安全」方面,應減少各級道路上不同運具混合,以及同種運具車速的混合,才能減少車禍肇事。

可惜的是,不論誰是交通首長,台灣歷年來的交通政策,私人運具的持有與使用始終居高不下,混合車流情況愈加嚴重,交通效率及安全問題當然無法有效改善。

▲推動綠色運輸不但能節能減碳,還可解決塞車之苦,減少交通意外發生。(圖/記者季相儒攝)

Uber 4年前的出現,啟動了「交通資源共享」的契機,它以個人需求導向,醞釀了個人供給服務的彈性營運模式,造就了「共享經濟」。如我們確定不要Uber,那就更該努力規畫出前瞻可行的方案取代。此方案的基本思維,就是目前持有的私人運具若能提供公用,且透過雲端的供需媒合平台,促使各式車輛能夠共享、共乘,不僅可有效減少私人運具的使用,增加大眾運輸的使用率,也能達到路上交通減量及降低車流混合程度,進而改善目前塞車及車禍肇事等交通問題。

當然,實施過程必須循序漸進,因為,建立供需雙方的信賴十分重要。在此建議,可從全台各個社區做起,先調查居民的運具使用狀況,登錄有意願使用「司機乘客網路供需平台」的資料,規畫認證與收費機制。因供需雙方住在同一社區,互相認識容易產生信賴,等到使用機制更為成熟,就得盡快設計出如Uber般便利、好用的APP,擴大範圍整合周遭社區,最後運用大數據全面推廣。

此外,結合多元計程車方案,鼓勵駕駛回鄉服務在地,改善營運困難及司機的生活品質。細部做法就是主動蒐集各社區高齡者與學童的接送需求,以及地方與周邊大眾運輸場站的接駁需求,透過政府適當的補助,規畫收費合理的「計程車預約共乘接送」機制。如此將可改善家長每天須親自接送學童的問題、愈來愈嚴重的高齡者交通安全問題,還有「最後一哩」的接駁問題。

▲重新建置實用的司機與乘客供需媒合APP,運用數據與科技改善交通問題。

總之,把Uber趕出台灣,是簡單卻消極的做法。建議交通部應以前瞻性思維,積極檢討未來綠色運輸政策的具體作法。目前各縣市斥資建置公共自行車及欲購置公用汽車、機車供民眾租用的政策,其實是另一種的資源浪費。因為若無具體可行的交通資源共享作法,未來各式車輛將愈來愈多,車流混合的交通亂象仍舊存在,民眾痛苦的交通問題也將永遠無解。

好文推薦

李克聰/別人一帶一路,台灣一路一「待」!

李克聰/復興VS.長榮,2個王子的2個航空夢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李克聰,逢甲大學運輸科技及管理系專任副教授,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