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航/電玩實況直播到底好看在哪?

▲統神張嘉航錄《新聞挖挖哇》,談網路直播如何賺現金。(圖/翻攝YouTube)

文/周偉航

昔日父母常擔心小朋友打電玩、看漫畫而不讀書,不過當年這些愛打電玩的小朋友,現在不少也為人父母,比較能理解下一代打電玩的原因。但他們也會面臨新的問題,就是小朋友不只打電動,更沉迷於收看電玩實況直播。因此許多人都在問:「看別人打電動,到底樂趣在哪?」

許多媒體人也對這個問題有興趣。知名電玩實況主「亞洲統神」張嘉航年收入高達四百萬元一事,這陣子在媒體圈引起小小的波瀾。許多「舊」媒體人除對於他的高收入感到「震驚」,也視之為新舊媒體局勢逆轉的指標,因為除了年收入之外,統神實況直播的觀看人數,也超越了許多運動賽事觀看人數,業主與其花錢在球賽中播廣告,不如花錢找統神代言。

我先前已在其他專欄概述實況產業的特質,但顯然多數媒體人仍未把這行當一回事,直到看見統神的錢包,才肯承認自己是腦包。當然,這是個在收入面高度M型化的產業,像統神這種高收入的實況主是極少數,從總產值的角度來看,電玩實況市場仍很小,而且其價值很難轉移到其他介面上,這也代表其樂趣不易為外人所知。

基本上,不論是哪種電玩實況台(技術台、綜藝台等等),觀看電玩實況的樂趣,有以下三種形式。

第一,是來自於實況主的個人特質。

每個當紅遊戲實況主都有明確的個人特色。像「統神」,他的特色並非體型或遊戲技巧,主要賣點還是獨特口氣與誇張用語。就算是以教學示範為主的「技術台」,實況主也多有負面個人特色,像是「失智」「迷路」,這種不完美性質,反而讓觀眾體驗到遊戲架構之外的真實人性。

電玩實況雖算是表演藝術,卻不是展現特定段子的傳統搞笑,較類似「球員」兼「教練」兼「裁判」兼「主播」兼「球評」的雜技,看點也在於多重角色衝突之後產生的「忙亂感」。

▲亞洲統神大戰電競選手,業者邀兩人站台對戰。(圖/記者周之鼎攝)

第二,是來自互動所產生的社群向心力。

初次觀看電玩實況直播,可能會碰到許多進入障礙,像是實況主(因為沒有NCC管制)用語不雅,會引起衛道人士反感,或是遊戲畫面晃動,造成觀眾身體不適,再來就是專業用語太多,實在看不懂留言區的內容。

但只要基於對遊戲的興趣(多數實況觀眾都是如此)而開始收看直播,看久了,就能慢慢進入這符號系統,畢竟這些符號多數也是中文轉換而成的(像「87」「6」)。

若能進入這種符號系統,就有機會在直播過程中透過留言和實況主互動,並因此獲得此社群的內在價值。你會有瞬間多出幾百、幾千個朋友的感覺。

第三,長時間與高頻率的開台所塑造出的依存關係。

高頻率且長時間的開台,是發展人氣的基本要件。許多當紅電玩實況主都一開三、四個小時,甚至天天如此開,一天開兩到三次,每天「工時」高達八小時。

這種這種長時間的「存在形式」可以創造強烈的伴隨感,讓觀眾對實況主產生依存。即使這觀眾從未與實況主互動(超過90%的觀眾不會與實況主或其他觀眾互動),仍會在獨自一人時(特別是深夜至凌晨)收看實況台,甚至只是開來當自己工作或休閒時的「背景音效」。

這感覺似乎有點悲哀,但這只是看到觀眾的孤獨面,卻沒有注意到觀眾透過這種收看過程,讓自己重新和世界的某一部分銜接起來,而獲得類似友誼或信賴的價值。

▲統神戰Faker!業者大手筆為產品造勢。(圖/記者周之鼎攝)

整體來看,電玩實況主雖旨在獲取外在價值(金錢),但他們也正是因為能創造內在價值(只有自己人懂的樂趣、信賴感),才能賺到這些錢。成功的電玩實況主可說是赤手空拳從數萬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在茫茫人海中建構出專屬自己的社群,這也使得其創造的內在價值難以取代。

有些投資者不理解這點,堅信只要押注在性感美型的女實況主身上,就一定能有獲利。但「賣色」的實況主如此之多,真正獲利的也只有少數幾台,而且這些實況主之所以能勝出,基本上還是不脫以上三點原則。

講白點,外在刺激容易複製,而內在樂趣難以模仿,而成功電玩實況主就是掌握到創造內在樂趣的關鍵技術,才能建構出支持群;也只有融入這個群體,才能真正掌握這種內在價值。

這就是台灣多數媒體人不懂的地方,他們總是以廉價的方式抄襲日韓的外在刺激,卻不願意深入理解他人成功的內在價值運作模式。不懂裝懂,又佔著資源,台灣的娛樂產業就越做越小。

不服氣?在試圖辯解之前,先正視那些從三個觀眾拼到三十萬信眾的成就吧。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周偉航,筆名人渣文本,經營粉絲專頁「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輔仁大學哲學博士,專長為倫理學,曾從事政治公關工作,目前為時論專欄作家。本文不代表公司立場。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