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欲恢復冷戰時期徵兵制 恐攻遇襲民眾直接疏導交通

2016年08月24日 19:35

▲面對恐怖攻擊風險,德國罕見在內閣會議中提及民防計畫。(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德國政府日前在內閣會議中提及有意恢復徵兵制,能夠讓一般民眾在面對恐怖攻擊和重大災難上,協助軍隊救援,根據當地媒體報導指出,未來發生恐攻可能會造成基礎建設的破壞,因此人民必須直接疏導交通。如果政策實施,這也將是從冷戰後首次推出民防計畫。

此項計畫報告厚達69頁,綜合外媒報導,徵兵制度編列在公民支援軍隊中;除此之外,內容提到關於重大災難或許不會發生,但是遭到恐怖攻擊的風險相當高,如果遇襲可能會造成基礎交通毀損,而平民就要負責立即疏導交通,以及提供軍方住所。

不過報告並未提及何時實施,這也是德國政府首次在冷戰後商討民防計畫,《法蘭克福匯報》報導,不僅包含軍事,同樣也宣導民眾要自行儲備10天份糧食和5天的飲水。

德國在1956年開始推行徵兵制,年屆18至45歲的全國男性必須要服義務役,但法律同樣賦予人民拒絕服兵役的人權,只要透過役政機關登記即可。直到2011年7月後,德國已經全面廢除徵兵及各種替代役。

▼碰上恐怖攻擊,民眾必須要立即指揮交通,必要的話需提供軍隊住所。(示意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