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若戰將是全球性災難 兩國應擱置糾紛、避免誤判

▲專家:中美若開戰將造成全球性災難。圖為解放軍南海實彈演習,導彈護衛艦「運城艦」發射反艦導彈。(圖/翻攝自新華網)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

中美兩國發展動向一直備受全球矚目,近期因南海主權問題,兩國關係似乎陷入困境《中評社》日前針對中美關係,特別拜會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他指出,中美糾紛應該擱置,雙方應該更多地互相瞭解,避免誤判。

首先對於今年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李成表示,從清單上來看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中美兩國之間民間的推動力在增長,所佔的比重也在不斷的發展,這是好事情,但遺憾的是,這些積極正面的互動交流往往都不在新聞報導之上,人們看到的都是負面的消息,沒有看到這些強大的、正常的、多邊的、多層次的往來。

李成強調,S&ED是很高層次的對話,這個機制是很好的,這是歐巴馬總統任期內的最後一次,以後怎麼樣不清楚,但希望能給出一個很明顯的信號:儘管這種機制不完美,但它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來彌補可能的分歧。而這個對話本身就是要把多領域聯繫在一起,在某個領域發生了摩擦那麼在另外一個領域就要彌補淡化這些問題,所以才有了戰略、經濟、人文的雙向交流,這是多層次、多領域、多方面的合作。

談到南海問題,李成表示,這有媒體炒作的原因,也有中國變得更多元化、社會受到新媒體很大程度影響的原因,更有隨著中國變成經濟強國以後帶來的必然的軍事現代化發展的原因,以及整個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對外來的很多矛盾的分析。中國人的戰略思維是全方位的,不是一個一個來看問題的,即也許在這個問題施加壓力是為了緩解另外一個問題,但是美國人對此很難理解,所以這裡確實有一些真正意義上的矛盾和引起一些國家不安的因素,但這些可以商榷和討論。

有時候不同利益集團發出的聲音並不代表最高領導人和政府,但是卻帶來很多負面影響。」李成說,這種糾紛是無底洞,應該擱置糾紛,因為畢竟戰爭的話對誰都不利,而且從根本來講,誰能從戰爭中獲利呢?還是利益集團和軍火商。但是從國家利益上來講,很難說這是美國的利益,更難說這是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利益。

李成表示,在這樣一個前提下,應該擱置爭議讓歷史來決定,國家領導人也應該有更廣闊的視野來避免這種擦槍走火,而不是互相指責、繼續升級,而是更多地有默契,這是非常重要的。

至於美國的「亞太再平衡」策略,李成指出,它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針對中國的,而是美國認為之前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中東,現在兩個戰爭結束,它必須要把策略進行調整。如果美國針對中國,亞太軍力軍費都應加強,但歐巴馬第二任期時首先就要求削減軍費,事實上美國在亞太的投入並不是很多。美國重返亞太不是軍事重返,而是希拉蕊作國務卿時提出的發展(development)、民主(democracy)、外交(diplomacy)三個「D」。歐巴馬最近的一些動作,例如訪問古巴、日本和越南,就是在宣揚其政治遺產:化敵為友以及反對核戰爭。

當然,亞太再平衡跟中國有關係,但李成認為「這是對中國的打壓,是一種錯誤的解讀」。中美兩國所創建的經濟共同體都不能靠排斥對方而成功。但是現在遺憾的是,兩個國家都出現了反全球化的聲音,忘記了中美是世界上全球化經濟發展最大的受益者。

李成一直有個觀點,中美兩國如果發生摩擦和戰爭,那是全球性的災難,原因不是因為意識形態,也不是中美文化有極大的不同。中美有利益的衝突但是更多是相同的利益:反恐、核安全、全球氣候變暖、全球經濟平衡。那麼,既不是意識形態又不是利益,就是誤解和誤判造成的一連串的問題。

儘管現在兩國有很多的交流和各種談判的機制,但很遺憾還是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李成說,「目前來講,兩國沒有發生嚴重衝突,這也許就是我們的了解避免了這種誤會,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有時候事情一旦發生是不可收拾的。再說,科技的發展超過了任何政府制定政策的節奏,這就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這不僅是中美面臨的問題,也是全球性的。」(新聞來源:中國評論新聞網)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