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輔助治療乳癌、肝癌 研究證實可提高存活率


▲中醫能有效輔助乳癌和肝癌治療。(圖/奇美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記者趙于婷/綜合報導

一名35歲病患四年前診斷出肝癌第二期,接受治療後仍有反胃嘔吐、腹部緊繃不適的情形,導致吃不好睡不好;另一乳癌患者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後,右手臂腫脹緊繃,這兩名病患轉介中醫治療才改善。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王瑜婷指出,據2014年刊登於《Cancer》期刊及2015年投稿於《Liver International》期刊,在有關中醫輔助治療乳癌及肝癌的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中醫輔助治療有助於提升乳癌及肝癌病人的存活率。

王瑜庭指出,不論是乳癌或肝癌,在手術後或在接受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等的過程中,都可能出現副作用,如水腫、噁心嘔吐、腹瀉、便秘、掉髮、倦怠、黃疸、貧血及皮膚起疹等,經中醫藥輔助治療後,能有效改善藥物副作用、降低腸胃道症狀、提升營養吸收效率、提升體能。

而統計也發現,目前在健保給付下,最常使用於乳癌的中藥分別為「加味逍遙散、歸脾湯、香砂六君子湯、白花蛇舌草、丹參、蒲公英及半枝蓮」等,在藥理研究發現具有抗腫瘤增生的作用的單方或複方。

另外,常用於治療肝癌的複方為「小柴胡湯、茵陳五苓散、香砂六君子湯、柴胡疏肝湯及甘露消毒丹」,其中如茵陳五苓散與香砂六君子湯主要是用於肝癌的高脂血症、慢性胃炎及食慾差,而加味逍遙散及柴胡疏肝湯明顯有助提升存活率。加味逍遙散在藥理研究顯示具有肝細胞保護作用,而柴胡疏肝湯則對腫瘤壞死因子具有影響性。


▲平時也可做穴位按摩,透過經氣的疏通,調控臟腑氣機及功能。

王瑜庭舉例,乳癌術後1-2年內常有患側手臂腫脹情形,中醫根據局部是否有紅腫熱痛或者皮膚是否軟陷或堅硬等來給予清熱解毒利濕、逐瘀利濕、補氣活血化瘀、健脾利濕、或補腎溫陽化飲等藥物,或者取用特定穴位針灸,加強局部淋巴回流、軟化肌肉組織。而化療或標靶藥物治療後的噁心、嘔吐則可給予如橘皮竹茹湯、竹葉石膏湯或旋覆代赭石湯降逆止嘔。

若化療過程中容易出現口腔潰瘍,可考慮在化療前三天使用甘露消毒丹、玉女煎或涼膈散,也可使用綠茶葉、絞股藍、金銀花煮成漱口水使用。而若是肝癌接受放射線治療後出現黃疸,也根據黃疸的表現及病人的體徵,選用茵陳蒿湯、茵陳五苓散、大柴胡湯或茵陳朮附湯等方劑化裁以退黃。

王瑜庭提醒,除了藥物外,平時也可做穴位按摩,透過經氣的疏通,調控臟腑氣機及功能,如噁心嘔吐者,平時可以按壓內關穴、足三里穴;睡眠不好可按神門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