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濕又熱夏季養身術! 中醫教你祛濕就按「這2點」


▲連日高溫及豪雨,讓許多人不適症狀跟著出現。(示意圖/記者季相儒攝)

記者李佳蓉/台北報導

台灣四季潮濕,只要下雨就濕得更嚴重,再加上天氣炎熱,能量充足、陽氣充實,讓許多人開始喝冰水、吃冰品,當聚餐冰啤酒、冷飲一下肚,酒助濕熱,又被冰消耗腸胃的能量,你可能離「直中風濕」不遠了。中醫師指出,只要下幾場雨,門診人人出現濕氣症狀,如頭痛、想睡覺、腹瀉、骨節痠痛甚至起疹子。而中醫祛濕可按壓三陰交至陰陵泉穴,可達到祛濕健脾效果

爾雅中醫診所中醫師李昀真表示,中醫的風濕與西醫不同,中醫的風濕指的是天氣變化無常時所產生的症狀,《黃帝內經》中說:「 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而中醫的風濕,指風、寒、濕三種病邪結合所致的病證。說明氣候冷熱交錯、或居處潮濕、寒冷或涉水、冒雨等風寒濕邪氣,乘機體抵抗力低時侵入人體,注於經絡、留於關節,使氣血痹阻而為痺證。常見的症狀有頭痛、發熱、微汗、惡風、身重、小便不利、骨節痠痛不能屈伸等。

▼濕氣重導致有些人出現頭痛、發熱及骨節痠痛等症狀。(圖/達志/示意圖)


李醫師提到,只要下過幾場雨,門診中許多人都會出現「濕氣症狀」:頭暈頭重,甚至低燒為頭痛;疲倦思睡,一直覺得睡不飽;便軟甚至微腹瀉;食慾稍降;腰、肩及膝蓋平時偶爾會不舒服的地方會開始痠痛;身上開始長些濕疹、汗疱疹等疹子

「暑多挾濕」暑熱之氣也很愛跟濕邪一起作怪。李醫師說,大多數人常常是在開始炎熱時,漸漸積濕在體內,所謂積濕的動作例如:吃喝冰的、甜的、酒及重口味的食物,讓腸胃負擔重而積濕於體內,而這些都是現代人每天常做的事情。她提醒,這些動作會讓腸胃負擔重,造成氣血更虛,因此更容易疲累、免疫力下降、代謝下降,久而久之造就肥胖體質。

對此,中醫也有一套祛濕秘訣,針對不同的症狀會有不同方子。李醫師提到,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因此小腿脾經的「三陰交穴」到「陰陵泉穴」可達到祛濕健脾的效果;建議大家可多幫自己按摩,搭配多運動流汗、飲食少鹽清淡,家中使用除濕機都很有幫助

▼按三陰交穴到陰陵泉穴可達到祛濕健脾效果。(圖/取自爾雅中醫診所網站)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