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爆炸變成超新星 NASA首度拍到「衝擊波」畫面

NASA以動畫方式呈現、恆星爆炸變成超新星過程中發出「衝擊波」閃光的畫面。(圖/翻攝自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攝影機首度拍到兩顆大質量的恆星爆炸後變成超新星Supernova)的過程,並在此一過程中首次捕捉到由爆炸恆星內核激波暴(Shock breakout)形成的「衝擊波」(shockwave)明亮閃光。

當大質量恆星(Massive Star)內核的核燃料耗盡後,整體結構會在重力作用下崩塌而引發劇烈爆炸,形成超新星。在超新星爆發過程中,恆星內核塌縮時將向外發送激波,當這種激波衝破恆星表面時,會產生異常明亮的閃光,被稱為「衝擊波」。

這次爆炸發生在距離地球12億光年遠處,過程僅持續20分鐘。這也是NASA的克卜勒(Kepler)太空望遠鏡首度捕捉到「衝擊波」的可見光。

由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天體物理學教授葛納納維奇(Peter Garnavich)領導的科研小組,用了3年時間分析克卜勒望遠鏡所觀測的50萬億顆恆星的光譜,結果找到兩顆超新星。

其中一顆名為KSN 2011a,大小相當於近300顆太陽,距地球約7億光年;另一顆名為KSN 2011d,大小相當於約500個太陽,距地球約12億光年。

研究人員在較大的超新星上首度觀測到「衝擊波」,但在較小的超新星上卻沒有觀測到。他們猜想這可能是因為小的超新星周圍環繞氣體,遮擋了所產生的「衝擊波」。

葛納納維奇在聲明中說:「衝擊波的閃光可持續約1小時,因此要捕捉到一次這種閃光,要嘛是運氣特別好,要嘛就得持續不斷的觀測數以百萬計的恆星。」

美國「航太總署」在聲明稱此一發現稱為天文觀測上的一個「里程碑」。此一研究結果將發表在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相關報導請看這裡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