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小批量產? 專家:可能學F35邊用邊改

▲網傳編號2101的「黃皮」殲-20戰機模糊照。(圖/取自網路)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網路近日出現編號2101的「黃皮」殲-20戰機的照片,被軍事迷認為是殲-20投入小批量產的證據。有專家則指出,如果屬實,可以說殲-20的研製進度非常快,但從美國F-35發展經驗來看,殲-20可能採取小批量裝備試用,然後邊完善邊改進的模式。

殲-20首架工程驗證機於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首飛,目前公開的資料顯示,首架殲-20首飛以來,共出現了8架可見的原型機,編號分別為2001、2002、2011、2012、2013、2015、2016、2017號。先前有文章分析,2017 號將成為最終定型的模範機,「殲-20最終會在2018年服役」。

▲網傳編號2101的「黃皮」殲-20戰機模糊照。(圖/取自網路)

不過,網路近日又出現多張殲-20的照片,與以往明顯不同的是,這架戰機是只上底漆的「黃皮機」,機身編號也從以往的20XX變為2101號。軍事迷認為,可能是「原型機進化為試量產機型」。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陸軍事專家27日接受《環球時報》訪問時說,從目前的外形上判斷,殲-20無論是總體設計還是細節處理,隱身設計都高出俄羅斯T-50一籌。另外,戰機氣動布局設計更適合超音速巡航。但受限於當前採用的發動機,該機可能還無法達到超音速巡航能力,機動能力也會受到限制。

這名專家指出,四代機更像一個會飛行的電腦,F-35的源代碼有上千萬行,無論是雷達、導彈還是飛機在不同狀態下的控制,都透過電腦軟體完成,而如此大規模的軟體,很難短時間試飛完成,所以F-35不得不先試飛低版本、功能較少的軟體版本,然後逐步進行升級;不排除殲-20也採取這種模式的可能,邊試飛、邊試用,試飛完成後,再為裝備部隊的型號進行升級

▲▼未經證實的說法認為,2017號殲-20在11月完成首飛。(圖/取自網路)

專家還說,如果殲-20進入量產的消息屬實,那說明殲-20的研製進度非常快,按照這樣的進度,殲-20可能比T-50更早裝備部隊。根據俄羅斯媒體報導,T-50將於2017年服役。

專家認為,作戰部隊裝備後,一方面可以透過試用,發現更多問題並進行改進,另一方面也可以讓部隊儘快熟悉、掌握四代機,為大批量戰機服役培養種子飛行員,積累經驗;作戰部隊往往可能發現一些試飛員很難發現的問題,例如作戰部隊的飛行員會從作戰的角度來考慮某一功能和設計是否合理,有的功能設置日常使用沒有問題,但戰時就是另外一回事。

►►►秒飛遙遠國度--歡迎「ET看世界」粉絲團

►►►傳送第一手的新聞,鎖定《ET即時》粉絲團就對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