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寶貝/戒掉寶寶9種壞習慣



戒掉寶寶9種壞習慣
針對寶寶喜歡吸吮手指、吃奶嘴、愛咬嘴唇、要抱抱等這些行為,在有些大人眼中被視為一種壞習慣。然而,這些都是自然的反應,爸比媽咪不需要太擔心,但也有一些行為是家長讓孩子養成的,父母應該自我檢討,找出原因再作修正,以免造成負面影響。

不過,有時候家長眼中的壞習慣,往往是用自己嚴格的標準看待。若有這樣的認知,父母應想想是否對孩子要求太多、太高。小朋友未受教育,一定會做些大人不會做的事。在國外,家長對孩子比較寬容,例如:玩得全身髒兮兮或在牆上塗鴉,但臺灣的父母就很難接受,這是要思考的問題,而且若一直要求孩子照自己的規定做任何事,將來比較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孩子也不見得比較乖。究竟寶寶容易出現哪些壞習慣呢?以下為您爸比媽咪做說明。

壞習慣1:吸吮手指、吃奶嘴
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卓瑩祥表示,吸吮在嬰兒期是一種自然反射動作,也是每位寶寶都有的天生的習慣,如果不給寶寶吃奶嘴,他就會改吸手指,兩種動作都具有安撫、安定的作用。由於是一種自然反應,稱不上是個壞習慣,家長不需想太多,認為此舉動很嚴重,或許因為擔心寶寶手指髒,或吸久了手指會受傷、長繭,而急著要讓他戒掉。假如暫時改不掉,也不要太在意。

給家長的建議
吸吮手指、吃奶嘴多出現在寶寶感到無聊時,例如:想睡覺時,就特別想吃奶嘴或吸吮手指,因此,最重要就是別讓寶寶覺得無聊,多和他互動,說說話、玩遊戲。但若寶寶想睡才做這些動作,家長不需要制止。寶寶出生兩個月看人會笑,四、五個月會想找人玩,建議在此時期開始多與寶寶互動,避免整天塞奶嘴,否則越大越難戒,甚至有些媽媽會在奶嘴塗辣椒,其實並不是正確的方法。

基本上,吸吮手指比吸奶嘴更容易吃進病菌,或傷到手指,相較之下,吃奶嘴比較沒關係,睡前為了安撫寶寶,可以暫時給他吃奶嘴也無妨。對於有些人認為長期吃奶嘴,將來嘴巴會翹,影響到牙齒排列,這只是推論,並無實證依據。

不過,如果任何時候都用奶嘴安撫寶寶,則不容易戒掉。雖然這是寶寶天生的習慣,但一開始就讓他想吸就吸,或只要吵、無聊就塞奶嘴,毫無限制,時間久了會很難戒。寶寶很多習慣都是由家長養成,建議多陪玩、多互動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許多家長抱怨孩子一拿到東西就放嘴巴,這是口腔期的自然舉動,大約一、兩歲就不會再發生,最重要是避免孩子拿到危險物品,以嗆到氣管。如果是因為無聊才吃嘴奶,父母應該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壞習慣2:玩手機或滑iPad
孩子有些壞習慣其實是父母養成的,像是現在很普遍的手機或iPad,儼然成為父母安撫孩子的最佳利器,只要孩子一吵,塞支手機或iPad就立刻安靜。卓瑩祥醫師表示,常在候診室見到有些家長把手機拿給孩子,讓自己可以放心聊天,殊不知寶寶接觸久了,這些聲光效果會讓他入迷而無法抗拒。尤其兩歲孩子開始會玩,不給就容易發脾氣。

手機和吸吮手指、吃奶嘴一樣,都具安撫作用,但手機的聲光效果會使孩子更難戒除,這是必須更注意的壞習慣。一旦放任寶寶看手機,對眼睛傷害很大,提早近視狀況發生。此外,家長最容易忽略的是寶寶從小若接觸3C產品,常看這些變化快速且具聲光效果的畫面,對孩子在學習及專注力部分,恐造成負面影響,無法專心做一件事,而且很容易過動。至於大一點的孩子,則要注意長時間看電視的習慣,很多孩子看卡通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父母應該多留意,避免養成習慣。

給家長的建議
寶寶玩手機,偶而一、兩分鐘是沒關係,例如:帶孩子看醫生,很難安撫時,給手機暫時轉移注意力,可以順利做診斷。不過,絕不能為了讓孩子安靜,不影響到大人而讓他盡情玩,一旦戒不掉,後果遠比吃奶嘴還嚴重。

壞習慣3:咬嘴唇
這種情形比較不常見,家長可能認為寶寶嘴唇乾裂,是因為常咬嘴唇造成,事實上剛好相反。臨床觀察顯示,很多時候是因為本身屬於過敏體質,皮膚狀況不好,容易長濕疹,嘴唇也容易乾燥、癢而常出現咬嘴唇的動作。

給家長的建議
寶寶如果有異位性皮膚炎,一定要做好保養,擦點油性保養品,以減少皮膚乾癢所造成的不適。同樣,嘴唇也需要保養,可擦點護唇膏或醫師開立的藥膏,如此皮膚狀況較好,自然不會常咬嘴唇。另外,揉眼睛也是同樣道理,可能因過敏體質造成,眼睛容易癢,忍不住會揉,必須請醫師診斷。

壞習慣4:抓小雞雞
類似這種動作,小男生會比小女生常發生,主要是對生殖器感到好奇,家長若一直制止,反而會加強寶寶做這個動作而有反效果。其實只要分散注意力,例如:洗澡時給他玩具,這和吃奶嘴一樣,只要多和孩子互動,讓他做些別的事,以免老是專注在自己的生殖器,這樣自然會改掉習慣,家長也不需擔心會造成傷害。

給家長的建議
有時候一直告誡,孩子心裡會有壓力,反而更會去注意,更喜歡做這些動作。如果不要理會或分散他的注意力,自然會淡化,不再頻頻出現類似舉動。

壞習慣5:抱抱才能睡
這多半是父母養成的,寶寶一出生有需求,就直接用哭表達,包括尿布濕、天氣熱、睡不著等。但很多家長發現一抱就不哭,覺得很有效,同時也讓寶寶養成習慣。只要一開始養成抱抱的習慣,結果就是讓自己更累,父母一旦疲累,就容易生氣對寶寶兇,寶寶哭得更厲害。尤其是孩子大一點時,體重越來越重,帶到外面活動,疲倦想睡就哭著要抱,家長就會更加累。

給家長的建議
首先要找出寶寶哭的原因,不要想用抱他來解決,例如:肚子痛、太熱無法入睡等,抱他只能暫時改善,最重要還是解決問題。若遇到不抱就不睡時,可以讓他哭個十幾分鐘,只要沒人抱,自然會睡著;或是放在嬰兒床,大人試著在旁講話、放點音樂,哭聲會變小,慢慢也會睡著。

壞習慣6:破壞東西、摔東西、打人
孩子動不動就發火、摔東西,甚至打人,要懷疑可能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所造成。若只是靜不下來,很愛動,多半沒什麼問題,但如果加上脾氣不好,家長一味只是制止,甚至用打的都沒用,只會更糟糕。

給家長的建議
此時建議要及早尋求身心科醫師協助,評估是否有過動問題,必要時可利用感覺統合治療或使用藥物幫助改善。如果不做處理,會影響將來的學習狀況。不過,若孩子比較好動,並非過動症,家長勿要求太嚴格。

對於孩子會兇或打人,家長先觀察並找出原因,如果孩子是因為無聊,缺乏大人陪伴和互動而生氣,家長要檢討自己是否忽略了孩子,或對孩子管教太嚴,例如:孩子玩得全身髒,父母就開始抓狂,其實在國外常見到孩子玩得髒兮兮,父母不認為有多糟,但臺灣的父母比較難接受這種行為。

此外,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如果動不動就兇孩子,或兇起來就摔東西,孩子可能有樣學樣,也會對父母兇,因此,不能採取嚴厲指責或打罵,最好方式就是當孩子即將有不當舉動時,分散他的注意力,待孩子較為平靜時,再與他講道理。

壞習慣7:要不到東西就哭鬧、躺地上
得不到玩具便哭鬧,甚至躺地上,孩子需求未達到,即採取強烈手段,這一方面和孩子個性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家長平時太過嚴格,應適當修正自己。

給家長的建議
要不到東西就哭鬧、躺地上時,家長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平日採取獎賞分明,孩子需要訓練,做的好給獎勵,做不好要懲罰(非體罰),讓孩子知道表現好可以得到更多,若動不動就哭鬧、賴在地上,最後什麼也得不到。除非是很離譜的孩子,否則「棍子和蘿蔔」可以搭配使用。此外,若發生在公共場合,尤其是百貨公司,應避免常去,或偶而買一次滿足孩子,並非任何玩具都不買,但回到家一定要教育他。

壞習慣8:摳手指
有些孩子習慣摳手指、摳皮膚,嚴重恐怕會受傷、發炎、流血,並影響美觀性。這種習慣多半發生在開始上幼稚園的孩子,主要是在紓解壓力,家長必須找其它能幫孩子紓解壓力的方式,並且避免給予太多壓力,例如:檢討自己是否對孩子的成績要求標準太高,給予太高期望,孩子摳手指時,有些負面的話語應該避免,像是再摳手指,手指會爛掉。

壞習慣9:偏食
這個不吃,那個不吃,蔬菜也不愛,這也是許多家長會遇到孩子在飲食上的壞習慣問題。

給家長的建議
首先標準不要太嚴格,對孩子的飲食,只要不是太離譜,生長曲線不要太低(身高、體重低於3%),就不需過於嚴厲。有些孩子對吃本來就比較沒興趣,一直強迫反而造成對吃的恐懼,就會越偏食。當然,也有可能是父母自己造成的,幾個月大開始吃副食品,就給寶寶吃些重口味、味道很多的食物(例如:白飯中加肉鬆),太早吃的和大人一樣,長大自然很容易偏食。

此外,用餐的環境很重要,很多孩子吃得太慢,可能與從小吃飯時,大人在旁邊逗他玩,或周遭太多干擾有關,因此,要讓他習慣在安靜、無干擾的環境裡吃飯。

卓瑩祥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長庚大學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醫務管理組
經歷:臺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臺安醫院醫務副院長
現職:臺安醫院教學副院長/小兒科主治醫師

採訪撰文/林嬪嬙
諮詢/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卓瑩祥
攝影/Joe Chen Photography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5年11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名家熱門新聞

愛劈腿?圖解6大「感情線」手相

夢到貓咪代表什麼意思呢?

日網友推薦的十大素人系AV女優

澳洲鋼琴家大衛赫夫考勵志故事

阿榮/LibreCAD - 取代AutoCAD

脂肪VS.肌肉 看了想減肥的照片

7道超下飯的絞肉料理

奇幻跑酷~Running Fred

數十輛巴黎鐵塔凱旋門下飆車對戰

顏面崩壞系AV 女優吐舌翻白眼

捧紅印象派 杜朗魯耶

體驗保養品

發音不標準!花生變陰莖...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