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寵物雲

貓作家心岱談動物生死 牠們帶來的偉大使命:教育人類


▲迎接與送別無數隻貓,「小乖二世」是目前唯一陪在心岱老師身邊的貓。(圖/陳文發攝/收錄於時報出版《貓事大吉》)

記者林育綾/專訪

養貓或者養任何動物的你,是否已經面臨過與牠們生離死別的哀傷?近年來養貓人口有急速增加趨勢,「貓奴」成了現代養貓人的自稱,但談到貓,不得不提起資深「貓作家」心岱,她在1992年起就成立台灣第一個愛貓組織,10多年來舉辦大大小小跟貓相關活動、發表相關文學作品,是動保意識與生命教育開疆拓土的先行者。由於從小到老都有貓相陪,看著這些生命來來去去,剛開始很痛苦,後來她漸漸體會並發現,「動物們帶來偉大的使命,是為了教育人類。」生死也是生命很自然的輪迴,當想透這一點後,「面對牠們的死亡會豁達許多。」她也奉勸愛貓的人「不要勉強養多隻貓,否則對動物來說其實很可憐。」


▲中國最早的貓文獻——清代的《貓乘》與《貓苑》,記載古代養貓需準備「聘貓禮」。(圖/盧紀君攝/收錄於時報出版《貓事大吉》)

有「貓作家」之稱的心岱老師在2015年新書《貓事大吉》提到,古代養貓是為了讓牠在穀倉中捕鼠,但人們想養貓不是像今天今隨便撿都有,而是要等待鄰居或親友家的母貓懷孕,並得到飼主的允諾,最重要的是,迎接貓當天一定要送上「聘貓禮」,慎重如同嫁娶儀式!不過自從台灣開始都市化,捕鼠器、滅鼠藥普及,加上沒有絕育觀念,流浪貓越來越多,有好長一段時間人們對「貓」有很深的誤解與偏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心岱從小跟貓一起長大,6、7歲起就被分配負責餵貓,照顧貓的種種生活起居,加上親姊姊因為較年長,因此心岱跟貓關係最親密如同手足。當年大家生活環境不好,貓都跟著人吃剩下的食物,行動上自由來去,有時貓不慎吃了滅鼠藥而死亡,大人也不會解釋,讓年幼的她不能理解,覺得為什麼老天突然要「剝奪所愛」?為什麼昨天還好端端活蹦亂跳的生命,今天就再也不醒來?腦海中堆積了很多對生死的問號。為了抒發難過和不解的心情,才透過寫作來傾訴,沒想到促成她走上作家之路。

數十個年頭過去,養貓漸漸不再是為了「滅鼠」了,路邊的流浪貓增加,討厭貓的人變多,隨後愛貓的人也變多了。心岱的生命中也有無數的貓來來去去,歷經了無數的「迎新」與「送別」,談到面對心愛的動物死亡,她感慨地說,我們很少很少被教育到死亡這個議題,往往等到身邊親友離開,還措手不及。


▲心岱的愛貓:姊妹「花子」與「仙草」、外表威武的「端午」,相繼在10年內離開。(左圖/林國彰攝;右圖/盧紀君攝。收錄於時報出版《貓事大吉》)

心岱說,從前每當有愛貓過世,隨著迎接新貓來到生命中,把注意力轉移到牠身上,這樣的交替多少能填補失去的哀傷。但是她坦承,當年紀越來越大,尤其自從40歲過後,就比較難再透過接受新生命撫平傷心。特別是近10年內陪伴她的4隻愛貓當中,有3隻相繼過世離開,目前身邊只剩下「小乖」一隻貓互相陪伴,也不想再多養。心岱感慨自己老了,「我想這是跟人的生命力有關。」

心岱老師在家中排行最小,一直都是「被照顧者」,不過正因為遇見貓,才有機會學習到如何成為一位「照顧者」,並從中理解到:「動物帶來的偉大使命之一,是為了教育人類。」當想透了這一點後,面對牠們的死亡也較能豁達。看透了生命的自然輪迴,其實就能接受自然。因此有些人自從寵物過世,就不敢再養任何一條生命,其實有點可惜;不過心岱也建議「不要勉強養太多隻貓」,愛貓不一定要養貓,很多人以為貓不需要太多空間,於是過度收編,「對動物來說其實很可憐。」

雖然目前身邊只有「小乖」一隻貓相依為命,但心岱老師愛貓的心不減,寄情於貓物收藏以及貓題材文學寫作,她的收藏難以計數,不論是自購或親友贈送,每一件都讓愛不釋手,還曾經舉辦過展覽。最多的收藏是來自各國的「貓書」,有滿滿5個七層大書櫃,其中兩本是中國最古老的貓文獻《貓乘》與《貓苑》。心岱盼望有一天能開間「貓物收藏博物館」與大眾分享,只可惜現在沒有資金。


▲心岱老師的貓物收藏眾多,最多的是各國貓書,放滿5個7層大書櫃。(圖/收錄於時報出版《貓事大吉》)


▲▼心岱老師有不計其數的貓物收藏,心願是開一間貓物博物館與大家分享。(圖/心岱老師提供)


▲心岱在《貓事大吉》中引經據典,深刻描寫與貓相關的心靈文字。(圖/時報出版提供)

★心岱老師的貓收藏可見粉絲團:心岱的貓咪博物館

關鍵字: 貓作家心岱動物生死生命教育貓事大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熱門寵物影片

更多

追蹤寵物雲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