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公司總經理李妙玲 為大地找回生命力

▲里仁公司總經理李妙玲,強調里仁為美,為大地找回生命力。(圖/記者周宸亘攝)

記者李玉梅/專訪

走進里仁門市,服務人員親切招呼,但是沒有那種緊迫盯人或者強力促銷的商業氣息,就連結帳時,店員不疾不徐跟客人親切問候,閒話家常,彷彿走進時光隧道,那種農業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相連,像熟識的朋友,而非只是交易的顧客。

里仁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妙玲說,她已不記得什麼時候擔任總經理,因為那一點都不重要,在這裡可以幫助農民從事有機種植,里仁提供通路,成為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樑,讓大家吃到健康的食物,為大地找回生命力,土地不是我們這一代消耗怠盡,窮盡資源,而是讓下一代也可以在這塊土地上生生不息,永續經營。在這裡,每天都可以幫助到人,而且讓她真正體會「利他」而最後卻是「利己」的志業,她充滿感恩。

李妙玲說,扮演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樑。(圖/記者周宸亘攝)

從這幾年的食安風暴,更令人體悟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里仁公司在民國87年成立,集團的創辦人成立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那時看到人們對土地予取予求的後果,就是放了太多化學肥料,改變了土壤的結構,未來可能會有種不出來的危機。他們極力鼓勵農友改採有機種植,不用化肥,不灑農藥,讓土地得以孳養生息,世世代代可以被使用。

李妙玲表示,早期並無有機的概念,老農民只知道用農藥來殺害蟲,減少農作損失,農試所也教導他們可以使用「適當」的農藥,但多少叫做「適當」,他們並不了解,結果受害的反而是農友。她說,農藥噴灑下去,殺死的害蟲其實很有限,但這些農藥卻會留在土壤裡,下雨時就隨著水流,流到河裡、海裡,魚類也吃了農藥,最後人類把魚釣上來,最後還是吃進自己的肚子裡。

里仁推廣有機且健康的產品,獲消費者青睬。(圖/記者周宸亘攝)

里仁早期鼓勵農友轉作有機,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如果只有一小塊是有機的,旁邊還是傳統的耕作,土壤的下面還是相連,要達到有機根本是緣木求魚,更何況一旦改為有機種植,自然界的生物,遠比人類更能分辨出這是「無毒」的農作物,反而引來更多的害蟲及鳥類吃食這些農作,對農友來說,可說是雙重損失,增加成本,收成卻減少。

里仁花費了很大的功夫,去說服農友接受不放化學肥料、不施農藥的理念,里仁在民國87年成立,第二年就跟農友合作,很有魄力的跟農友說「你種的有機農作,我全部都買!」對農民來說,這樣有保障的通路,他們才慢慢鬆動,棄守原本堅持的慣作種植。

李妙玲說,這麼多年來,為了讓農友放心轉作有機,同時也能保障農友的收入,里仁還提供技術與專業,結果一路走來,農友有機種植終於開花結果,產量不斷往上提升,她舉例說,例如本來跟農友簽約是收購1000公斤,結果農友生產出1500公斤,多出來的產量,里仁公司全部都買,農友都非常開心,對他們來說,里仁不僅只是通路,而是朝著「為大地找回生命力」的共同理想,和他們一起打拚的好朋友。

她說,農友生產的有機蔬菜水果愈來愈來,但是保存時效有限,所以還要找到加工廠,保存這些農作,增加附加價值。例如生產有機玉米的罐頭加工廠,由於很多加工廠為了降低成本都移往人力較便宜的大陸及東南亞,在台灣有如夕陽產業,在台灣已經很難生存的加工廠,還要請他們改良技術及設備,還得通過有機加工的驗證,只生產比例很少的有機食品罐頭,業者意願缺缺。

里仁希望居住的地方,都是有仁德且美好的地方。(圖/記者周宸亘攝)

里仁抱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向加工廠業者溝通理念,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有了第一家點頭「試試看」,讓有機作物多了加工食品的出路,漸漸在市場上另闢新的一股潮流。

李妙玲說,里仁一路走來,很努力為子孫留下土地的資產,同時也恰如其分,扮演生產者與消費者中間的橋樑,更藉由教育的宣導力量,讓消費者也知道,你每買一個里仁的產品,不但為自己選擇健康的食品,也同樣為鼓勵到農友、有機加工業者的付出,更有意義的是,為我們的土地保留盎然的生機,繼續養育我們的世世代代。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